一、創意緣起與目的
義盛國小附幼位於復興鄉「小烏來風景區」,從眾多的峽谷地形蜿蜒出一條美麗的宇內溪。宇內溪是小烏來瀑布的上游,屬於水質保護區,豐沛的溪水除了供應部落居民的飲水外,還滋養最具有泰雅精神的「苦花魚」。宇內溪潺潺之聲,終日縈繞在幼兒的耳邊,是那麼的自然、親切。然而隨著小烏來空中步道的崛起,大量觀光人潮改變了部落生態,首當其衝的就是-美麗的宇內溪受到波及。為了讓部落的幼兒去感受四周的環境,於是我們的課程就從幼兒熟悉的場域~宇內溪展開了。
透過在地本位課程-探索宇內溪,讓幼兒從體驗、觀察、思考、澄清、解決問題的探究歷程,對部落四周的人、事、物產生關懷與同理之心,更藉由感覺、感知而產出的實際行動來改變環境,也因為幼兒勇敢自信向外表達,更喚起身旁的家人,共同攜手護溪,以落實環境教育,並加深對家鄉的認同與關懷。
二、創意方案主題說明
(一)主題設計
實踐在地本位課程,以幼兒熟悉部落情境出發,作為課程設計的基礎與準備。課程前的準備有勘查溪水地形、運用國小部與部落可用資源、拜訪社區耆老牧師、專業諮詢、幼兒起始行為的了解、老師的討論、主題網的雛形架構。在課程實施歷程中,順應幼兒的興趣與發現,再做活動的調整與修正。
(二)主題目標
增進幼兒自信表達、培養關懷同理、認同泰雅文化與落實環境教育。統整性的活動涵蓋身體動作、認知、語文、社會、情緒、美感六大領域。
(三)主題脈絡
1.從感官體驗引發對宇內溪的興趣與情感。
2.發現溪裡閃亮的苦花魚,激起對苦花魚探究的動機。
3.對溪邊蝌蚪產生推測,進而從溪裡動物比一比來認識溪中動物的習性與特徵,也對泰雅祖先與苦花魚的共存方式產生好奇。
4.幼兒對蝌蚪、苦花魚產生關懷,期待動物快樂住在宇內溪,以致展開保護溪流之具體行為。
(四)主題架構圖
依據幼兒探索歷程其創意教學架構圖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