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評量方式:
透過對孩子的觀察、孩子起始能力的評量、孩子的作品記錄、孩子路線圖的作品分析與評量、孩子拜訪朋友的禮貌評量表、孩子的回省自評及他人回饋,進行歷程性的評量。
二、學習成效評估:
對孩子和老師而言,這是一段不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歷程。
對孩子而言:
★孩子從我的家、我的房間…到拜訪路線圖中,不斷提升與累積圖畫表徵及細緻觀察能力。
★從具象到抽象、從平面到立體、從小範圍到大範圍,空間概念不斷進步。
★溝通協調、彼此合作、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自發性與主動性不斷地進步。
★互為主體→在拜訪過程融入社區環境、自身、他人、社交禮儀、尊重等關係聯結。
對老師而言,體驗到深化孩子學習與教學策略運用的重要性 。
★了解孩子的能力與特質,適時介入搭建鷹架。
★運用小組的分工,促進混齡與不同能力孩子的合作學習。
從說到做的過程,孩子學會了執行力,在行為檢討與修正中,孩子學會了習慣與態度,在重複經驗中,孩子有了深刻細緻的學習。孩子們的學習來自愉悅,來自於經驗和關懷,來自於引導。當孩子運用象徵符號去推理、思考、分析、帶著愛擁抱這個世界,自己動手、動腦的參與課程,並不斷的探索與深入的解決問題,我們孩子的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這是一個師生相互成長與學習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