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僅是歌唱、講述的音樂課比起來,「演戲」、「製作一場音樂會」是令人期待的活動,大部分的學生都滿懷興奮來上課,不過確實也給少數的孩子帶來一些困擾,比如:膽怯、緊張、對自己沒信心、怕別人笑、會一直發抖…等,尤其要他們在人前表現及歌唱,使這些學生更退怯、更畏縮。要使學生能應用所學進而展現自我,達到體驗音樂的目標,就要想辦法把這些心理上的恐懼減到最低,當然,老師的一些鼓舞會讓這些孩子放心不少,同學的掌聲及互相打氣,也會增加他們的膽識,這些鼓勵的語言,會讓你看到孩子是變得更大方、更有信心了,這是身為老師感到最大的收穫。雖然過程還不夠成完美與成熟,但至少大家共同擁有了參與表演的經驗,我們也發現-學生真的「變」了~
1. 知識力:對音樂、表演、藝術有了不同的體認。
2. 情意表現力:歌劇表演及音樂會製作,讓孩子們能主動的搜尋演出所需的曲目、臺詞、舞台布置等內容並不斷的反覆練習,透過大家團隊合作,最終能有自信的在家長、師長及學弟、妹們面前發表。
3. 思考力:從臺詞、戲劇、歌曲中找出相關,發產連想性思考。
4. 問題發現與解決力:不論是歌劇表演或是音樂會演出前的排練,學生們學會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並且能綜合新舊概念產生新策略,解決所遭遇的問題。
5. 資訊力:為了呈現出最棒的演出,孩子們能主動的搜尋演出所需的曲目、臺詞、舞台布置等相關內容,有效的應用在表演當中。
6. 創作表達力、技能:從實際的表演中,觀察到學生們因反覆練習而能熟練吹奏樂器、正確走位…等,表現純熟、流暢且活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