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許多誤會、衝突,或是遍尋不到知音等溝通不良的情況,與其高唱「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有的時候我們更要問:我足夠讓人懂我的心嗎?梵谷獨具的藝術靈魂與創作,超越當代藝術引領的思潮,但他孤僻、傲桀的個性,也相對關閉許多可傳達、溝通的管道,導致作品無法獲得當代人們的理解與支持。
有些人用自己慣用的表達方式,以為已經充分表達想法,卻忽略別人有自己的解讀方式,以及慣用接收訊息的管道,導致有溝沒通,因此本教學活動嘗試讓學生利用寫作、繪畫、口語及肢體表達等多元的傳達方式,表現自己的想法與情感,同時也能體驗不同溝通管道所帶來的感受與震撼。本方案所使用的創新教學策略有下列幾點:
(一)從多元角度詮釋文本
如前所述,一般介紹梵谷多著重在其生平與繪畫風格的賞析,本方案則藉由自傳式的文本閱讀,讓學生能以同理心來認識梵谷的成長背景、人格特質、興趣與人生遭遇;引導學生能從梵谷的心理角度為出發點,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多元角度探討梵谷不同時期的畫作風格,不僅能給予學生更多抒發個人想法的舞台,讓學生有更不同的聯想與創見,也能潛移默化的引發學生思考與關注自身所周遭的問題,。
(二)強調讀者反應的詮釋性與意義性
解讀一幅畫,可以單純從看畫人的角度、從創作者的角度、從評論家的角度、從當代思潮的角度,甚至是市場價值…等多元角度。在梵谷的主題設計中,不強調畫作的畫風、派別與筆法的解釋,更著重於學生對梵谷成長背景及人生遭遇的理解所進行的解讀,甚至是從學生個體經驗出發,對梵谷畫作的解讀,也就是強調畫作解讀對學生個體所產生的意義性。透過學生對畫作的解讀歷程,一方面拉近了學生與藝術作品的距離,另一方面也開啟了學生與畫作的對話。
(三)強調多元表徵方式的體驗式學習
梵谷的主題教學設計,除了肯定學生對梵谷的人生、畫作的解讀,也提供學生較多元的表徵方式,讓學生能透過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活動係以「燃燒的向日葵」為核心,透過自傳式的敘說方式,傳達梵谷對藝術生命的執著與熱情,對藝術色彩的體驗與感受,將梵谷對藝術的熱切與跨世紀的理念,藉由色彩與畫作流傳給後世,綻放出梵谷藝術生命的光與熱。在這個學習主題中,教學者希望透過梵谷的生平故事,讓學生進入梵谷的思考脈絡與繪畫理念,藉由對畫作色彩及筆觸的感受,想像梵谷繪畫時的思緒及心情,也透過「滿天星光的梵谷之歌(Vincent-starry starry night)」,讓學生隨著優美、感傷的旋律,融入在跨世紀的藝術之旅。
面對學生越來越脆弱的心理現象,身為教育工作者,可以藉由主題課程的方式,設計虛擬或真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旁觀者的角度,找出關鍵的核心問題,給予冷靜、正向的建議,此外也教導更暢通的溝通方式及管道,讓學生不致於求助無門。
「燃燒的向日葵—梵谷」教學架構,共包含六個學習活動,分述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