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力
辨知力:知道巴克禮博士生平及其一生貢獻。
記憶力:記憶在地植物與生態的知識。
理解力:了解巴克禮公園的由來與整建的過程。
鑑賞力:在探索巴克禮公園的過程中,培養欣賞巴克禮公園的美感。
2、情意表現力
自信力:透過社會知識的問答,學生可以提高自信。
貫徹力:實際探索之後,加深對巴克禮公園認知,能夠獨自完成學習單。
發問力:在巴克禮公園的踏查中,發現問題,探討問題。
尊重心:尊重別人發表的經驗,進而能夠欣賞別人的長處。
合作力:在認識巴克禮公園過程中,培養互助合作的精神。
3、思考力
分析:從「文化尋根」中,老師引導小朋友認識台南文化之美。
比較:從「解說員培訓」中,比較在地植物與外來種的差異。
歸納:從「我愛竹溪」中,歸納河川汙染成因與保育策略。
擴展:從「永續社區小推手」的實施,擴展在地環境意識,激發知鄉、愛鄉、護鄉情懷。
4、問題發現與解決力
知覺力:探索巴克禮公園周圍的環境保護狀況。
探索力:探索河川汙染的原因,以及對動植物的影響。
假設力:假設不同環境,發現植物的不同特性,如:葉的形狀。
5、資訊力
收集力:老師指導收集圖書館和網路上的有關巴克禮公園的情報。
解讀力:老師指導小朋友整理收集而來的相關情報。
組織力:把收集到巴克禮公園資訊,整理成表。
6、創作表達力
正確性:對於各種巴克禮公園的植物能夠正確地辨別。
熟練性:對於巴克禮公園的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可以正確闡述。
豐富化:運用不同的呈現方式,豐富巴克禮公園的知識基礎。
活潑化:運用多媒體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樂在學習。
本方案安排多元的學習情境,提供學生自由思考的機會,並鼓勵學生擴散性思考,以增強能力為自我酬賞,正是提供最佳的記憶歷程,整體而言,此創新教學方案,有效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