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及認知轉化為行動技能)
一、創意教學發展歷程:

二、創意教學架構:

三、創意教學理論依據:
(一)、PBL主題式教學
本活動採用Barrows及其同僚所提出的問題本位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主要以生活化情境為引導 ,實務問題為核心,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批判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本活動藉由日本311地震災害事件為專題,統整不同學科領域並安排情境任務,藉由增進學生主動及合作學習動機,發展後設認知及策略,達成培養學生基本學力及未來自主學習的關鍵能力。
(二)、生命教育與環境議題
九年一貫課程目標注重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之關係,其中「人與自然」注重自然與環境的結合,此三者也為實施生命教育所強調的主軸。環境議題以生活、時事問題為主,透過學校、家庭與社區資源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養成愛護環境、珍惜資源及尊重生命的態度,本活動期盼能在自然領域與環境議題教學中,落實生命教育。
(三)、教學國際化
美國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 (2005)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種選擇,而是現實。」 由此可見國際教育已是一種趨勢,也是擋不住的潮流。因此,教育部於2011年發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 書」,預計以十年分階段進程推動。本校在國際教育領域深根多年,除建立國際教育推動小組,鼓勵小組成員參加各項專業成長研習認證,更獲教育部肯定,給予「國際教育潛力學校」、「學校國際化領導學校」等多項殊榮。本活動希望藉由讓學生透過學習國際化的過程來正視自己對國家的責任、了解國際社會,並從日常生活中養成生命共同體的概念,進而重視全球環境生態相互依存的地球村,以實際行動參與國際資訊及活動,具備全球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