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力
(一)記憶~兒時的回憶:透過綠色生活地圖,瞭解地圖的判讀及社區的綠色資源。在訪談長輩的過程中,了解家鄉變遷的過程。
(二)記錄~歷史的軌跡:透過資料蒐集、討論,了解社區綠色景點相關歷史文化及故事。實際探訪過程中,了解家鄉動植物生態、廟宇文化及交通建設的知識。
(三)紀念~走過的歲月:學習資料的整理與呈現方式,並能將資料轉換成戲劇方式呈現。
二、情意表現力
(一)記憶~兒時的回憶:由於探訪的主題都是學生自行選擇具有特殊意義的景點,因此學生較有意願完成指定的學習單及作業,並透過訪談家中長輩增進親子互動。
(二)記錄~歷史的軌跡:透過資料蒐集及開放性的討論,不但能尊重別人的發言,自己也很願意發表意見。而在分組探訪的過程中培養了合作及團隊精神,在藝術創作上也願意接受更多不同的挑戰
(三)紀念~走過的歲月:孩子們在戲劇 表現的過程中,不但培養團隊默契,也能適度表現自己的情感。
三、思考力
(一)記憶~兒時的回憶:透過整理及思考,排列出探訪景點的優先順序。。
(二)記錄~歷史的軌跡:能將所蒐集、觀察到的零碎知識,透過思考整合成網頁資料,成為具有完整脈絡的主題。並思考如何在不同的藝術創作中呈現家鄉之美。
(三)紀念~走過的歲月:思考如何以戲劇方式呈現研究成果。並能以批判角度提出家鄉的改造方案。
四、問題發現與解決力
(二)記錄~歷史的軌跡:能設法解決在資料蒐集、攝影、藝術創作時所遭遇的問題及困難。
(三)紀念~走過的歲月:透過討論、分享,解決在戲劇表演時的困難。能提出社區景點改造方案的問題及實際解決方法。
五、資訊力
(一)記憶~兒時的回憶:將訪談的結果整理並上傳。
(二)記錄~歷史的軌跡:景點相關的資料、歷史故事等,都需要透過網路蒐集資料及統整,並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能將攝影作品、藝術創作作品置於網頁,並整理成專題式網 頁共同分享。
(三)紀念~走過的歲月:透過網頁的建置及整理,提升孩子資訊能力及素養。
六、創作表達力
(二)記錄~歷史的軌跡:能用攝影、寫生等方式記錄家鄉之美,表達方式多元且具有變化。並能熟鍊及正確向他人解說景點的相關特色及小故事。
(三)紀念~走過的歲月:透過戲劇,以活潑及豐富的內容來傳達家鄉的特色及對家鄉的情感。
七、技能
(一)記憶~兒時的回憶:在活動結束之後透過討論及學習單來了解學生學習成效。
(二)記錄~歷史的軌跡:透過藝術創作呈現學生學習成果,並透過同儕觀摩方式,提升創作的品質。另透過解說活動了解學生學習的正確性。
(三)紀念~走過的歲月:以專題網站、戲劇表演等不同方式展現學習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