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選用的圖表皆與學生生活經驗息息相關,學習興趣濃厚,會期待下次上課;透過練習與每次表達的精采回顧,學生能學習正確圖表解讀與表達的重點。在學生學習的部分,兩校實驗班的學生相較對照組,分成兩部分說明。在圖表重要訊息的掌握,對於題意的解讀與要求較能一一判讀並完成作答要求。在文句的銜接表達與句型的使用上,句型使用錯誤較少;文句銜接時較能留意分句間的關係,陳述的方式也較能切合重點。
每次教學結束後,會與學生進行訪談,從學生的回饋反映意見中,提供教學者不同的思惟,學生表示:開始時不是不喜歡寫,而是不知道怎麼寫?對於圖表並不陌生,卻不懂得寫得好的標準,例如:
剛開始覺得很煩,老師要求寫很多,很不想寫。後來發現原來找到重點就可以寫得完整又多。(A1 03)
o老師的圖表課跟數學不一樣,每個禮拜都很想知道這個禮拜又要玩什麼?(B1 12)
沒想到平時多閱讀就可以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老師說我每次都寫得又快又好,我會運用關連詞來說清楚順序或是因果關係,所以我覺得這幾次的圖表一點都不難!(A1 22)
學生學習後能具備:
一、知識力:學生掌握解讀圖表的方法,口語及文字表達漸趨穩定。
二、情意表現力:逐次教學中,學生越發有自信,並樂於接受挑戰。
三、思考力:學生能將圖表重要訊息加以歸納,重新組合。
四、具有問題發現與解決能力:學生能依情境,從圖表訊息中找出相關對策。
五、資訊力:學生能掌握資訊,進行正確解讀。
六、創作表達力:學生文字表達的結構漸漸熟練及精緻化。
七、技能:在技能上能正確完成精緻度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