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是很多高年級小朋友最不喜歡上的科目,每到了數學課,小朋友總是提不起勁。本方案試著去打造一個「不一樣的數學課」,希望融入小朋友最感興趣的趣數、桌遊和魔術,當作學習動能的催化劑,引發出更多學生的學習動能。本方案相關規劃如下:
一、課程為利基:本教學方案自編數學課程,以學校的數學課程為利基。希望在這樣文本的基礎下,去發展更多元的課程,因此在方案一開始,先進行高年級課程的觀察及分析(部編版),再進行創意課程的編寫,而相關的創意課程,均是由學校的數學課程單元所衍生出來的。
二、趣數為藥引:中藥的「藥引」,是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它藥物發揮更大的功效。方案一開始,希望透過相關的趣味數學,有別於課本呆板的題目,引發學生不同的思考,進而產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從想中學」。
三、桌遊為延伸:在建立起對這個數學單元的興趣後,再結合比較好玩有趣的桌遊課程,希望小朋友從遊戲中,去習得相關的數學概念。桌遊課程結合有趣的規則及數學,希望能透過小組的合作和討論,讓學生 「從玩中學」。
四、魔術為催化:魔術是一個閃亮的亮點,可以扭轉學生對數學的偏見,但仍然取代不了數學本身。本方案緊銜著高年級的數學課程,去發展出每一單元不同的數學魔術,先透過吸引學生的目光,進而去引發學生多元的思考和討論,進行一系列的數學推理。以課程為利基,魔術為亮點,創造出優質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從變中學」。
五、專題為精緻:整套的數學課程在進行一學期後,老師會根據本學期的數學單元,挑選適當的題目去進行數學科展的專題研究,並參加比賽,讓學生能夠有走出去發表的機會。班級的部份,參賽的代表選手,則扮演種子教師的角色,將科展研究的成果,教給組內的小朋友,並透過科展專題小書的製作,進行 數學知識成果的產出,讓學生「從教中學」。
六、服務為學習:從杜威的做中學之概念,發展出學生的服務學習,在習得這麼多有趣的數學課程後,能夠將所學內化成自己的能力,發展成從班級出發,推至學校、社區的服務學習,例如舉辦魔數週的「趣味數學大挑戰」、「桌遊教室」和「魔術天地」等相關活動,讓學生「從做中學」。
九年一貫強調以學習者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數學基本能力。後現代主義課程著重發展學生的獨特性,教師和學生在課堂的角色已跟傳統不同。本方案試著透過趣數、桌遊和魔術,由學生自行去建構問題的觀點,而展生新的想法和見解,等累積一定的能量,還能夠進行數學專題的研究,更能走向服務學習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