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特色:本教學活動是以社區角頭文化及藝陣的特色並參考地方史料與文獻而設計的主題探索課程。透過行動學習的模式,建構社區文化特色,讓社區的文化繼續傳承並讓親師生體會濱海漁 村的社區生活方式,透過社區踏察的探索活動,認識社區文化並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以科技結合教學,運用智慧型手機及全球定位系統,使得學習不再局限於課堂時間及教室中,親師生可以走出戶外進行學習。
1.教學材料
(1)教學者以宗教活動的史料與文獻,提供課堂討論。
(2)教學活動中以社區的角頭文化及藝陣特色為主題,建構探索課程的教材,提供資訊融入教學模式。
2.教學方法
(1)透過智慧型手機及全球定位系統(GPS)結合行動學習引入教學活動。
(2)教學方案主題以社區的角頭文化及所屬藝陣為主題,進行史料、文獻整理,親師生發 揮集思廣益,進行合作學習,透過分析與討論,引發學生思考,瞭解家鄉文化特色發展的利基,並以提昇社區意識。
3.教學架構

4.學生學習
學校學生對於學習社會課程,多來自於傳統的課本教科書及圖片介紹,於是本次的教學試 著從資訊融入教學為基礎,讓孩子走入社區、家鄉踏察,以親身體驗為主體,孩子是社區未來的主體,引導孩子認識社區角頭文化、藝陣特色,增進社區意識與社區公民素養的建構,養成學以致用並在生活中實踐所學。本教學方案除了強化學生學習的多元性之外,還融入現代科技、通訊設備來引導孩子系統思考,培養孩子營造社區理想圖像的素養。
5.學校本位課程
結合本土語言及在地文化設計校本課程,整合海洋、藝文、環境、本土、資訊教育,編 製教學方案及規劃學習活動。
6.以資訊科技為輔
以「角頭文化」、「藝陣特色」為學習資源,並結合雲端學習、數位說故事(發展網頁 電子書)以及設計相關課程,透過資訊科技實際融入教學情境中的應用,增進學生瞭解生活周遭的生活面貌及重要文化。製作電子書,讓學生學習運用相機、錄影機及電腦等資訊媒材製作觀察記錄,透過社區踏察及網路查詢的自導學習,培養探索的能力,以分組討論上形成學生對在地文化的概念及面對問題或困境的辨證思考。讓學習社會領域成為「在地化」「有系統」、「有創意」、「有樂趣」、「有成就」的成長活動。
7.以知鄉、親鄉、愛鄉為目標:
從「知鄉」瞭解在地的本土文化淵源,到「親鄉」親身體驗鄉土文化,再到「愛鄉」培養關懷本土、付諸實際行動的表現。讓孩子擁有「知鄉」、「親鄉」、「愛鄉」的本土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