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力:
透過多元形式的藝術創作,能欣賞並分辨自然物、與人造物的特質及藝術之美。
二、情意表現力:
1.挑戰4-6 頁的繪本,開心的為老樹寫故事,有毅力的完成作品後,自信心增強。
2.課程進行中,就地取材嘗試不同植物素材的創作,與生態童玩製作,進行遊戲,達到物盡其用。
3.發揮團隊精神,分組進行校園老樹尋寶、推薦班樹、票選班樹,小組更加合作,展現班級精神。
4.美麗的生態校園是全體師生的精神安定劑, 讓大家在寧靜美好的環境中生活與學習。
三、聯想性思考:
透過第一人稱自述方式創作老樹繪本,激發小朋友豐富的聯想性思考與創造力。
四、理則性思考:
探索各種自然環境素材的運用,認識生活中的藝術,並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在生活中實行。
五、問題發現與解決力:
1.透過對環境改變的覺知與觀察,了解學校輪流修剪大樹,保留固定的區域讓動物朋友們棲息。
2.學校修剪花木的樹枝、落葉,運用巧思設計也是環境生活美學的藝術內涵。
六、資訊力:
蒐集體驗生活週遭鄉土文物、生態童玩、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相關藝術文化內涵。
七、創作表達力與技能:
1.運用自然環保素材創作活動及藝術作品打造出極富生活美學的學習空間,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
2.將自述故事轉換為圖文結合的繪本創作,讓小朋友在藝術人文上有多元展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