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方式:
(一) 自主學習:
1. 自主學習的說法紛沓。筆者認為國小學童要完全自主學習的困難性較高,需要一步驟、一步驟的加以 引導,讓學生在有範圍的選擇中挑選有興趣主題,加以研究、探討。
2. 相信學生有能力經由引導進行探索,發現已存在的各項知識,可以用實作的方式去獲得知識,經由主動的、有興趣的學習活動更可以增加自己的學習經驗。
3. 認為「教師引導」在自主學習中相當重要。給孩子學習做決定、去選擇、動手做、自我安排完成進度的機會和時間。而教師在每一小單元需要設計「指引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 筆者認為自主學習的基本態度是需要相信、尊重的,相信學生小組合作與集思廣益之下可以得到他們 認為最好的作品,尊重學生的選擇、努力與創意。在學習過程中引導、陪伴,適時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二) 小組合作:
1. 班上組成份子相異,能力較優的學生在學習上較不成問題,而較弱的學生若無適當協助,則常成為學習下的犧牲品。因此「小組合作」是自主學習最佳的學習方式。能力較優的學生協助能力較低的學生 ,提供良好的鷹架作用。
2. 學生彼此學習如何分工合作,處理人際相處課題。
3. 人人有機會當組長,討論時可以歸納組員意見與重點,瞭解組員特性,學會分配工作,依教師規定時間內安排組員工作進度。
4. 長期下來,能力較優的學生懂得如何幫助能力較弱的同學,而能力較弱的學生成就感逐漸提升。
二、教學目標:
(一) 認知:能藉由不同的教學活動進一步深入有興趣之主題,能主動研究、探究學習到的歷史課程。
(二) 情意:能透過小組內合作、小組間競爭的關係,學習尊重、互助,瞭解團隊合作及觀摩學習的態度與方法。
(三) 技能:配合康軒版五下社會課本台灣歷史第一單元,每一個活動的授課節數為四至五節課,共進行十三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