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學導向
1.繪本教學: 「有什麼毛病」將青春期的變化用「童」話自然的呈現,成長顯得理所當然,減少了孩子們對於青春期的猜測,而繪本鮮明的顏色對比、用圖畫來表現賀爾蒙對人們所造成的影響,增加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2.協同教學:傳統性別教育大多以課本內容為主簡單帶過,對於部份教師而言仍無法與孩子詳談此話題,藉由協同教學的方式讓教師均能發揮所長,與孩子們分享成長過程,讓孩子們能夠同時認識兩性的發育過程。(教學過程中帶來了內衣、衛生棉…實物,並介紹了功能及用法。)
(二) 討論導向
1.團體討論:藉由團體討論分享孩子們的經驗,發揮團體合作精神、訓練孩子發表能力,進而統整、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
2.家長回饋:家長藉由課程、學習單與孩子作更加深入的探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發揮了極佳的觀察力,總能在課堂中侃侃而談與父母親交流的心得。(參與討論、踴躍發言的以男孩子居多,潛移默化中已讓 孩子懂得尊重異性)
(三) E化教學導向
藉由簡報進行教學,生動的畫面加深了孩子對青春期第二性徵的印象,多了點趣味、模擬的意味,相對的提高了孩子們的接受度,不再頻頻傳出〝哎喲!〞的叫聲。
(四) 遊戲導向
課程加入了競賽的催化,提高了學習的動力,達到教學的目標。
(五) 戲劇導向
透過「身歷其境」活動裡的情境問題反思自己與異性間的相處情況,並藉由戲劇表演,模擬合宜、有禮的行為,學習尊重他人,與他人和諧相處。
(六) 多元評量
1.形成性評量:老師介紹了一連串青春期正確的衛生習慣及注意事項後,進行「青春小學堂」遊戲搶答積分賽,作做一個立即性的評量,測驗孩子吸收了多少。
2.實作評量:「身歷其境」活動藉由角色扮演,評量學生在尊重他人,與他人和諧相處的政削態度及合宜行為。
3.自評與互評:由「組內自評與互評表」讓學生練習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來瞭解自己的表現與他人對自己的表現之評價,以訓練學生自我省思與成長。
4.教師觀察:無論是從課堂中、學生之課間活動或小組活動時,教師更可以觀察到學生學習時最直接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