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生活經驗為出發點:
以學生生活經驗引起動機,以熟悉的生活素材進行課程教學設計。
(二) 結合在地素材:
以生活周遭的青蛙為教學素材,依照青蛙棲息地(校園-社區-地球) 設計教學計畫及實施教學活動。
(三) 教學方式多元化:
以「青蛙拳」、「青蛙拼圖」、「校園賞蛙地圖」、「蛙蛙繪本書」、「票選百吉校蛙」等活潑的教學方式進行。
(四) 認證分級、設立解說員制度:
設立分級認證制度,延續課程深 度,通過認證可以成為校園小小解說員。
(五) 融入生命教育課程:
設計「超級奶媽」、「小蛙奇幻旅程」單元,由生命的孵化、幼體的照顧到小蛙上岸,依依不捨放小蛙回自然棲地,學生「從做中學」學會尊重生命。
(六) 大地即教室:
實地踏查社區中的青蛙棲息地,培養學生的生活觀察力,將有限的知識延伸到校園、社區的廣大自然環境,處處是教室,處處可學習。
(七) 法治教育不缺席:
透過「青蛙選秀會」,不但加深學童對每種「候選」青蛙的印象,更能從教學活動中學習法治觀 念及民主精神。
(八) 運用e化教學:
設計互動式簡報教學,運用數位器材拍攝紀錄,搭配FlipPublisher 軟體創作電子書。
(九) 社區學校化:
全百吉地區就是學生學習場所,社區即教室,深入社區誘發家長關心學生學習,強化家庭教育。
(十) 充分利用彈性學習節數:
利用彈性學習節數時間,依低、中、高年段分組於每月初的週三進行課程。
(十一) 最佳補充教材:
非正式課程,可以增加學生學習面,充實基本能力。
(十二) 「聽夜的精靈在唱歌」課程結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