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發現
(一) 因本校位於都市,學童對於種豆的方法和條件等認知不如鄉下學童來的有經驗,印象大都留著用衛生紙或棉花、布丁盒及水種豆的經驗。透過透過傑克與魔豆故事中傑克將豆子埋入土裡,替它澆水,豆子即發芽、往上長,引入種豆主題。接著利用花盆、一般泥土及培養土種豆,將花盆放置陽光充足處,定期澆水及細心照顧,豆子長得健康,也會順利開花、結出豆莢的實作經驗。讓學童親眼觀察體會到植物的整個生命生長歷程,順利建構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土、水及空氣的知識。
(二) 利用圖文並茂的「小栗的植物日記」、「蚯蚓的日記」、「拉拉的自然筆記」三本類似故事書的觀察紀錄書,來介紹不同的觀察紀錄書寫方式,指導學童觀察紀錄的方法與技巧。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及興趣,對於引導學童進入觀察紀錄專題小書的寫作頗有成效 。
(三) 以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種豆,讓學童可以發揮團隊精神,學會團隊分工時合作及溝通的技巧與能力,有助於為日後團隊處事奠下根基,培養學童與人溝通的能力。
(四) 透過觀察、思考、溝通、討論、發表等方式,讓學童發現問題,進而群策群力設法解決問題,展現學童的敏銳觀察力、思考判斷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當問題解決時,也可以讓學童充滿成就感。
(五) 利用繩子在闌干及女兒牆上搭建一面提供豆子成長的繩網,應是一件創意之舉。因為繩網的搭建,豆子們紛紛爬上網架,順利開花、結豆莢。遠遠望去可見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近看則可見豆莢累累的生機。小豆豆〝網〞上爬的景象與經驗,為學童的種豆經驗添加更多的樂趣,更加深學童對於種豆的印記。
(六) 採收豆子的活動,讓學童藉由親手採收自己親自種植、照顧的豆子,引發出內心的喜悅與感動,也品嚐了努力付出之後豐收的滋味。當自己種植及親手採收的豆子變成美味料理時,每位學童無不滿心期待,懷著興奮的情吃著自己種的豆子,雖然只是小小一口,但卻是甜蜜美味,各個開懷享受豆豆料理。
(七) 撰寫「我的種豆觀察紀錄」專題小書,有時感覺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但到了最後活動回顧及成果展現時,學童才發覺到原來平日一點一滴的觀察紀錄,早已為豆子的成長留下紀錄,串成了植物成長的歷程,也記錄了照顧豆子成長的甘苦,加上心得就成了一本獨一無二的種豆日記觀察小書了。
(八) 透過同儕作品分享及觀摩學習活動,讓學童學會欣賞和尊重,藉觀看由他人的作品,學習呈現想法的技巧,比較發現每個人作品及心得的共同點和不同面貌,激發自己創新思維,激盪出不一樣的想法和作為。
二、教學省思
(一) 活動中難免遇到一些困難,得斟酌考量調整適當作法,例如:選擇陽光充足又容易照顧的地點放置豆豆盆栽,發芽的豆子遭小鳥吃掉了,尋找適當材質繩子搭建網架,學童疏忽照顧忘記澆水,豆子有植物病蟲害得忍痛割除,豆子枯黃或營養不良,豆莢長得太高採收不易…等。
(二) 學童初次嘗試觀察紀錄專題小書的撰寫,難免不盡人意,得花許多時間進行討論、引導,起出需統一討論一起記錄,之後再放手由學童自行記錄。為了掌控進度,更要時時提醒學童別忘了紀錄,還得常常檢核紀錄進度,才不致於延宕而忘了當時該紀錄的重點。
(三) 應可安排學童針對豆子枯萎時的處理及清理方式,遺留下的空花盆及泥土的重複再利用方式…等議題進行討論。
三、結語
此次小豆豆〝網〞上爬的教學活動十分成功,不僅只有班上學同關心注意豆豆上〝網〞開花結果的成長歷程,還吸引了全校其他年級的老師、學生及愛心媽媽的目光,主動靠進走廊花台欣賞這片綠意且生機盎然的豆豆繩網,仔細研究豆豆如何爬上網架,觀察豆豆開花結豆莢的情形。整個學習活動引起學童的高度學習興趣,獲得學童的共鳴,配合種豆觀察紀錄專題小書的製作,成功引導學童建構種豆的知識與經驗,也為學童在種植植物及觀察紀錄的學習奠下根基。成果展現及活動回顧時,學童仍興致高昂,開心品嘗自己親手種植及採收的豆豆料理,分享自己的種豆觀察紀錄小書,歡歡喜喜發表自己的種豆心得,對於種豆的活動與歷程,也能回家後津津樂道的說給父母家人聽,此次活動在創新的作為與嘗試中,為學童開啟不同以往的經驗視野,在師生的共同努力及學童的用心投入下,活動順利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