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力
(一) 辨知力:正確培養環境科學辨知能力,以實際行動關懷溼地環境
(二) 記憶力:將所學知識,應用DST概念製作學習檔案,加深記憶效果
(三) 理解力:對於溼地之生物多樣性,透過各種課程、實地勘查等多元方式增進理解能力
(四) 鑑賞力:針對溼地實際探訪,透過DST作品呈現對環境、人文的關懷
二、情意表現力
(一) 自信力:藉由DST成果發表的過程建立學生自信
(二) 貫徹力:能自己完成議體討論及DST製作將學習歷程記錄
(三) 挑戰性:接受國際交流及ICT數位科技挑戰並藉由Connecting Classrooms教室連結跨國分享與學習
(四) 精進力:跨領域的知識整合,精進學生學習效果
(五) 尊重心:學習尊重組員意見,互相成長
(六)開放性:以開放的心態學習每個領域知識、老師指導、每位同學的想法
(七) 合作力:幫助學生建立合作學習模式,分工合作達成最大效果,同時亦幫助不同領域教師互助合作,創造更多課程教材
三、思考力
(一) 思考力:強化學生創造思考能力,以客觀的角度完整呈現課程的學習歷程
四、問題發現與解決力
(一) 知覺力:能從已知的生物學知識中提升對溼地環境議題的敏感度
(二) 探索力:提升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能力並討論之
(三) 綜合力:學習應用各領域學習知識,將DST作最精彩豐富的呈現
五、資訊力
(一) 收集力:強化學生溼地網路資料搜尋能力,提升ICT工具的使用能力
(二) 組織力:能在團隊運作的過程學習小組分工並將所學漸次的整理
(三) 智財觀:告知學生尊重他人智財權的重要,註明資料來源並應用多媒體資訊。
六、創作表達力
(一) 豐富化:以DST及海報設計多元呈現。
(二) 活潑化:多元呈現學習內容,活潑學生成果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