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極端氣候」經常發生
民國98年八八風災造成全國677人死亡,1145所中小學受損。民國99年梅姬颱風對宜蘭造成重創,超大豪雨也造本校大淹水的情形(如下圖)。根據中央氣象局報告顯示:「台灣平均每年會遭遇3到4次颱風,並且颱風登陸次數以台灣東岸宜蘭花蓮間為最多。」
我們發現這些以前百年一見的「極端氣候」,在近來變的經常發生,許多科學家不斷提出是因為地球大自然環境被破壞,多種複合性的因素造成了這些「極端氣候」異常不斷出現,有許多人說「這是地球的反撲」。
如果「極端氣候」不在是極少發生,變得經常發生,那麼我們是否必須更慎重的面對它,認識它發生的原因可以改良環境達到減災的可能生,還要學習在災害來臨是的自救方式。那麼「防災課程」是非常立即必要性的課程,評估本縣及本縣「災害潛勢狀況」以「颱風災害」為最優先,所以本團隊必須設計一套「颱風防災」教材。
一、「防災教育」的重要性
「防災教育」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及社會大眾具備防災素養,藉由防災教育業務之推廣與落實,以提升民眾對災害的認識、了解準備和緊急應變的重要。我們希望將99年防災計畫成果,尤其是『防災戲劇』由學校往社區分享推廣,並結合今年將發展的防震教育,由學校到社區,以提升全民防災素養。對於防災認知提升,當面對緊急情況時,即能有合宜之應變措施,減輕災害造成的衝擊。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減災戰略秘書處於2006年6月15日共同發起名為「防災從學校開始」的全球防災教育活動,以促進世界各國推廣學校的防災教育,所以學校的防災教育為防災的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