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之後,各班每組總算交出九首作品,不管好不好聽,總是醜媳婦要見公婆。雖然最後只有一首最高票的曲子能夠成為畢業歌,但整體教學預期效果以顯著的浮現出來,在九年級緊張的生活當中產生不小的化學變化及樂趣。
一、瞭解自我優勢及別人優點
或許不是小組內的每一個人都能想出旋律,但會填詞的學生創作歌詞,會作曲的學生寫曲,而還有一些人會批評的就創作給予意見。不斷的修改及討論,有助於互相的瞭解以及強化自己的優點。
二、激發主動學習音樂的精神
在創作的過程當中,時常會看到幾個學生到有鋼琴的教室借用鋼琴,或者自己帶吉他、小提琴等自己的樂器到學校來。午休時間及晚休時間也常常看到一群一群的學生聚在角落裡討論,寫好之後還會錄音欣賞討論。執行這個計畫兩年來,最常接到家長的電話是:『蘇老師,我小孩晚上都不睡覺,在那裡寫歌,怎麼辦?』、『蘇老師,你是怎麼教的,我小孩從來都是我逼著他去彈鋼琴,昨天我中午睡覺的時候,看到他在主動坐在鋼琴前面彈鋼琴,寫曲子,這是怎麼做到的?』、『蘇老師,這音樂課有那麼重要嗎?叫他們寫歌這麼難的工作,九年級現在要基測了合適嗎?』
每次接到這些家長的電話,筆者心裡都在『暗爽』。因為每通電話的背後,我看到了學生主動學習,發現並解決困難,執著追求榮譽的精神。在學校時常被學生追著討論,幫他們看看這樣好不好,那樣好不好,『老師,這一句這樣唱好嗎?』。筆者真的覺得,這樣學音樂,就對了。連那些樂譜真的寫不出來的學生,不是用手機錄音功能錄下來他哼哼唱唱的旋律,請我幫他寫成樂譜,有時候筆者掛在MSN上,學生還在線上唱給我聽,請筆者給他意見。
每班選出代表兩首歌曲競賽之後,就是開始錄音工作,這件事可真是一個累人的事情。因為伴奏的部分還是要筆者協助彈奏及錄製,要錄製的過程當中,必須與創作小組討論很多次,一路修修改改,錄人聲的的部分也是一次又一次的重來。還好筆者錄過許多的音樂CD專輯,對於錄音剪接工作還算熟悉,也就靠著一台小筆電,一支麥克風,在繁忙的課業壓力當中完成了10首作品的製作。在這過程當中,學生們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錄音經驗。我想,以後他們應該知道錄音,是一件很累人的事,尊重智慧財產權的觀念應該會大大的提升。
三、未來之星在靜心
雖然第一名只有一位,但沒得名的作品也是水準以上的佳作。未獲大家青睞的原因有的是太具個人風格,不太適合大眾演唱,有的是旋律鋪陳的太過於哀傷,有的是音域太高,好聽卻唱不上去,有的太學院派……。不管選不上的理由是什麼,這些創作人已經知道一件事情,就是他們具備會創作音樂的能力了,可以繼續往這條路去發展及自我實現。
四、媒體報導成效卓著
每年四月筆者的學校都會辦理一年一度的『教學博覽會』展現師生一年來教與學的成果。媒體記者均會到本校來採訪,而這畢業歌的創作成果也就上了媒體的版面。通常網路上搜尋到的自創畢業歌都是高中以上程度,但在靜心,我們國中生就做到了,真的前途無可限量。而筆者也在學校的網站上,製作畢業歌的專屬網頁,詳細的介紹歌詞、創作理念、MV、樂譜下載等方式來介紹,並於知名影音網站分享供大眾點閱。

五、共同記憶永遠珍藏
在簡校長的指示之下,第一次自創畢業歌的這一屆,由國小同仁協助改編成管弦樂版奏的版本,並於畢業典禮當天,由本校小學管弦樂團伴奏演出。剛好98年畢業典禮因為場地的關係,國中小一起舉行畢業典禮。國小的畢業生也一同演唱國中生所創作的畢業歌。對於傳承來說(本校國小學生八成直升國中部),是一個很好的典範學習。在他們一升上到七年級之後,就知道未來三年學習的目標。而沒有獲選的作品,在本人的建議之下,在他們畢業典禮公演的節目當中,將創作曲當成背景配樂或主題曲,一樣能有表現的機會。而畢業典禮整場都有錄製成DVD送給每一位畢業生,永遠珍藏這共通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