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見柴山生態及文化繼續在中山國小延續著,孩子的學習不是更多的資訊設備,也 不是更多課本的知識,而是在於提供孩子學習的機會,孩子們透過親身體驗,實地踏查,並 與學者對話,孩子們瞭解並認同與柴山的共生共榮,他們也正式成為柴山守護者的一員。
在資訊融入課程進行創新教學之後,我們歸納出幾點結論:
一、柴山 E 風味,認識更全面
學校設計一系列的學習菜單,旨在使學生能夠了解柴山,並能將柴山介紹給親人、朋友、 全世界,而進行「柴山 E 風味」課程後,也如學校預期,孩子除對柴山生態文化的內涵更加 熟悉外,也能將所有資訊消化,並內化成自己的常識或知識,更能對外說明柴山的特色,對 於柴山全方位的理解有相當大的幫助。
二、3M 新體驗,5C 能力更提升
由於課程,是透過 3M 教學模式,讓孩子多元選擇、擬訂計畫、並自行安排設計活動方 式及活動紀錄,在此期間,老師擔任協助者的角色,大多讓學生親自動腦想、親手動手做, 除能加深孩子對於柴山生態文化的認識外,對於資訊能力的操作及應用,也是裨益良多,孩 子不只熟悉了硬體的使用,也了解各個程式的操作步驟及使用成果,因此孩子在課程的學習 中,不僅將柴山的特色推廣出去,也更落實資訊設備的使用及運用。
「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複雜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創造力」 五項二十一世紀關鍵核心能力,於量化的學生學習成效上,其觀察指標的前後測都有將近成 長 50 %的結果。質性的學習回饋上,每個課程結束,透過不同學習成果的媒介,歸納出學生 對於 5C 關鍵能力指標學習的具體表現;而學生學習歷程,涵養著 5C的關鍵能力學習,於活 動中也可觀察與感受。
三、展望新未來,個個是專才
目前學校因初實施柴山 E 風味課程,教師及孩子擁有多元選擇性的學習契機,點一套適 性的菜單,在選擇前,教師需理解自己,孩子也需理解自己,很多孩子跟著同儕學習,慢慢 也會發現自己的喜好。就如同開始大家一起吃合菜,進而可以自己點一套自助餐。專家指導、 校友回饋及教師引導,最終都是希望學習的選擇回到孩子身上,而孩子積累學習經驗後,分 享自己心目中好吃的菜,也嚐試別人眼中的好佳餚。
展望未來,課程經過多元選擇學習後,勢必有同樣選擇的學習團體,跨班級甚至年段的 學習團體,學校安排共同課程時段,透過專才學生來帶領,讓美食領域的師徒制度落實,孩 子可能是一道套餐教學的專才,也是另一道套餐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