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慧琳老師
六月份親子天下雜誌的封面是這樣寫的:「滑世代來了!科技解放教育,他們將是最主動學習的一代,卻也帶來新的教養挑戰。」回顧在師資培育階段,我學的是PE2,但教學現場的學生卻是在科技蓬勃發展下成長的「數位原住民」,教師如何調整自己的教學專業能力,提升教學品質,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孩子,是現職教師應慎重思考的課題。
這幾年,陸續引進電子白板、群組電腦進入教室,學生與教材的互動性增加了,藉由小組的合作學習、上台報告,延伸了學習深度。近兩年引進電子書包,教師能將手邊教學資源改製成電子書給學生、將上課教材同步讓學生帶回家,即使家長不能到校參觀教學,也能清楚孩子的學習內容,成為教育夥伴,陪伴孩子共同成長。有了電子書包,方便的載具,不管是上網查資料、研究拍照、作報告…,對學生而言都相當便利,也擴展了學習廣度;即時性的IRS回饋系統讓老師能在第一時間進行形成性評量、立即改進教學方式,進行補救教學;對於低成就的孩子,學習不再僅限於課堂上那短短四十分鐘「一次的」經驗,電子書包成了「隨身學」的小老師,透過數位媒材將學習多樣化、趣味化,不但能彌補學生的學習落差,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舉個例子來說,就「認識植物」而言,為了讓學生的學習從生活出發、再回到生活中應用所學,將課程與生活經驗密切結合,教學時除了將小型植物搬進教室、用相機拍攝大型植物、利用白板呈現植物特徵外,實地勘察與探索更是不可或缺的。但,即使帶學生親自去觀察、觸摸、採集…,一節課下來少說也能介紹個五~十棵樹的特徵,學生真的能清楚分辨並學習相關知能嗎?就我自己過往的學習經驗,是很難的。在今年陪學生去認識植物根的類型與功能時,我讓學生帶著平板電腦出去,將蘭花的氣生根、菩提樹氣生根延伸進入土地發展成的支柱根、蟛蜞菊的匍匐莖、大花咸豐草的倒鉤逆刺…一一拍下,回到教室利用APK加上註解做成自己的筆記,上網去搜尋植物介紹進行自主學習,在加上實際種植與照顧,無形中,我看學生對植物有了不同的情感。不起眼的落地生根,是班上孩子眼中的寶;一朵朵小小的迷你玫瑰,是孩子天天澆灌、除草,得到的獎勵。
這學期,搭上養菇熱,我在班上引進大香菇、珊瑚菇、鮑魚菇、秀珍菇讓孩子種植。養殖前,要求孩子們必須先上網認識菇類的生長史與照顧方式,有了先備知識才能進行養殖。過程中,孩子們看著菇類在一天中驚人的成長速度,驚豔連連,甚至還用平板電腦為它們拍照做紀錄呢!
教學,不該只侷限在知識的傳遞。終結被動學習,開啟學生主動學習之鑰是資訊融入教學努力的方向。教師的角色不再是「主導」而是「輔導」,更應進一步變身成「學習經驗的設計師」,讓這群「滑世代」的孩子學習駕馭科技,利用科技工具去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維瑩老師
我很開心有機會擁有電子白板,它讓我的教學有更多的可能。從起步的刻意, 至如今有時會「幾乎忘了它的存在」,或許不是用得最精彩,但它是現在學生與我, 不可或缺的學習伙伴了。
(三) 湘萍老師
資訊科技是教學的好幫手,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引起孩子學習的動機與興趣,更 增加了教學的多元性。只是在目前教材的設計方面,仍需仰賴教師們的開發與創作, 配合教學現場,才能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教材研發的過程中, 老師們所投入的心血與時間是一般備課時間的好幾倍,所期望達到的是能藉由資訊 設備的投入,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與能力的養成。過程也許辛苦,但在團隊的運作 模式下,互相支持與鼓勵,雖然辛苦但也覺得甘甜。對教師而言,資訊融入也是一 種學習與挑戰,唯有不斷的求新與創新,才能達到教與學雙贏的結果。
(四) 光毓老師
在課程的發展與實施過程中,團隊間的成員,各自展現自己的能力與長才,無私的 分享與協助,讓課程得以順利進行,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也激盪出了教學的火花,更創造出了優質的華山團隊。
(五) 柏舜老師
在我自台北介聘回高雄前,華山國小已以教學指標學校而聞名,進入本校後,更讓我見識到「華山裡臥虎藏龍」。不但教師的平均年齡偏低,又具有教學熱情及活力,雖然學校偏處市區邊緣,但是教學創新的積極度可一點都不邊緣。許多老師積極的申請專案計畫,參與最新的實驗教學,再將教學成果不吝與同仁分享,我就是被這樣的熱情所吸引,而參與這個團隊。
過程絕對是辛苦的,但成果卻是甜美的。學習的歷程中,學生因而享受到更多學習的樂趣,給予熱烈的回應,對老師而言就是最好的回報。除此之外,團隊成員之間互相學習、應用、反思、回饋,激盪出許多創思的火花,對我而言,這是最大的收穫。
(六) 國珍老師
在資訊設備不斷的方便化及容易取得下,學生的學習管道不該限制在紙本及教師課堂所講解的知識上。因此,如何指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運用資訊設備來蒐集資料、分析資料、運用資料及利用團隊合作的力量來找尋答案,是現代教師必備的技能及教學理念。 這次的教師資訊團隊,大夥兒大方的將自己平時教學的法寶搬出來互相交流,不斷的以任何可能的方式進行專業對話,彼此相互切磋學習,並研發創新的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利用雲端服務平台建立知識管理分享機制,來達成各領域教師均能適時的以資訊融入教學來教導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更能提升e世代孩子的學習興趣及成效。因此,對於本教師資訊團隊的組織,個人覺得受益良多。
(七) 永男主任
在團隊的運作歷程中,給予教師堅強的行政支持與協助是必須的,透過溝通協調,我們增進彼此的信任與了解;透過分工合作,我們完成各階段任務更讓團隊的運作更加流暢。看到老師們對教學的熱忱與付出,也看到了華山小孩的未來與幸福,也希望藉由團隊的運作與推廣,能夠再創華山更優質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