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者:劉育志主任
PBL教學模式是本校大力推動的教學模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則是本校長期以來的發展特色。我們透過PBL教學模式與資訊科技,帶領學生學習熟悉的大士爺信仰在地文化課程,同時融入國際觀,設計具有國際視野的課程,培養學生紮實的5C關鍵能力。個人身為教務主任,是學校課程與發展的領頭羊,有幸能帶領本校優秀的教學團隊不斷的創新教學,在過程中與大家共同設計與學習不同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學習興趣,的確是個人教學生涯中最大的成長。
這一屆的六年級學生從四年級開始就接觸PBL教學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資訊科技的應用與PBL教學模式已經相當熟悉。這次的跨組合作學習模式,對學生而言是全新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突破以往的小組學習方式,跨出小組的界限,學習如何與較不認識的其他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以完成學習專題的內容,這樣的經驗是相當難得的。
分享者:李金航老師
與團隊伙伴共同設計課程之初,就決定要設計一個不同於以往學習模式的課程。我們決定導入林奇賢教授時常提及的國際素養,同時嘗試導入跨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團隊教師的腦力激盪下,設計出這一次的完全不同以往的課程。每一個新的教學活動設計,都是透過教學團隊的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團隊運作是我得以持續教學熱情的最大因素。跟著教學團隊共同進行教學活動,大家提出不同的想法,共同思考可行性,讓自己可以學到更多,教學能力也著實成長不少。
在這個課程中,學生必須學習如何跟其他小組合作,才能完成一件學習專題的學習活動,教師團隊也是第一次在課程中加入以往學生未曾接觸的「國際素養」元素。我們希望帶給平日生活在鄉下,不容易接觸外國文化的學生完全不一樣的學習內容。從學生對學習專題的反應來看,我們這次設計的課程的確能引導學生開展視野,學習不同的宗教藝術文化,並且能涵養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力。
分享者:楊淑玲老師
配合學校的大士爺校本課程主題,我們運用數位文本閱讀策略,引導六年級學生上網搜尋數位資料進行延伸學習,從在地的大士爺信仰文化出發,了解世界五大宗教。這次的主題活動我們採用異質分組與跨班跨組學習,學生們不只是跟班上同組同學討論,還要跟別班同一個子任務的小組同學互動,對學生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驗,對老師來講也是一大考驗;當然也藉由這樣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彼此更熟悉,同事之間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開會、檢討後,激盪出更佳的教學活動帶領方式,修正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獲得更好的教學能力。
在討論主題的過程中,學生逐漸學會如何溝通與取捨,最後順利的達成共同的目標。看到學生欣賞自己錄製的圖片及聲音時,那種認真且時而傳來小小的笑聲,相信他們在這次活動中,應是收穫滿滿,並留下深刻的印象。
分享者:林淑禎老師
大士爺課程發展到了六年級,相對於了解大士爺文化所應具備的能力,我認為已經足夠。孩子可以從這次不同的學習模式,充分善用雲端科技去了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拓展自己的視野,並期待孩子能學習尊重不同族群間的不同信仰。團隊運作的最大優點就是集思廣益,填補自己缺漏之處,並加以修正。除了定期的課程實施討論,主任及組長們還積極尋找可以協助大家設計更進階教學模式的指導教授,並規畫各項可充實自身教學能力的研習,大家有著共同的目標。在這些元素的注入下,我更有動力跟著團隊伙伴一起精進成長。
這次讓孩子們嘗試跨班跨組的合作學習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的調配和孩子們之間的磨合。孩子們需要發揮比以往更好的協調能力,才能找出一個跨班跨組的狀態下依然能彼此融合的方式,這是和以往單一小組運作非常不同的。另外,對於不同文化知識的整理與發表,相較於以往難度比較高,但是孩子們仍然克服了許多以往未曾遇到的問題,完成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此也獲得更多的成長,這是很棒的事。
分享者:李珍瓊老師
這次的課程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和二年前一樣,教學伙伴們花了較多的時間來討論思考課程的內容,希望六年級的課程能以之前學習的知識為基礎,探索的更多、更深入,同時也希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使用資訊科技設備來解決問題,最後能將自己的收穫分享出來。經過幾次腦力激盪後,大家終於決定以跨班分組的方式,讓學生介紹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五種不同宗教的特色。因為同學們需要大量的照片比較分析,因此非常需要資訊科技的協助。團隊運作模式一直是我持續參加的動力,利用團隊運作的模式能將工作適當分配,大家發揮長才,分工合作相互支援,壓力也就不那麼大,活動才能持續下去。在討論課程時和伙伴的互動,也能讓自己修正一些想法,可以學習不同教學方法,激勵出不一樣的教學模式。
這次課程最大的特色之一是跨班跨組學習,如何和不同班級的同學進行溝通、協調就成為最大的挑戰。也因為如此,部分同學能表現出讓人驚豔的領導能力,他們能很快速的帶領同學們討論統整出整組發表的方式,接著將細部的工作-寫稿子、扮演角色等分配完成。也許不是每個人的表現都很好,但領導者的特質、團隊的默契卻慢慢培養出來了,這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成長,三年來的活動,學生真的有收穫!
分享者:梁益榮老師
這次的課程,完全由雲端出發,教師群充份運用雲端資源的優勢,導引學生從雲端這個龐大的資料庫中,找到自己想要學習的素材與資料。我們成功的培養學生學習如何正確運用雲端科技,進行自主學習的方法。每一年與不同年級的教學團隊共同發展課程,團隊運作的模式會因組成伙伴的不同而略有調整,但是不變的是大家想帶給學生更多改變的教學熱忱,這樣子的熱忱是無可取代的!經過前面幾年的經驗累積,今年教學團隊在林奇賢教授的指導下,設計出具有國際素養的「雲端在我手,世界任我遊」課程,真的很感謝團隊伙伴們共同發揮創意,將本校的PBL教學模式特色,提升到更高階的層次。
透過課程的實施,發現學生已經比以往更清楚應該如何思考問題,也比較清楚如何跟同學們共同互動討論。組間互助合作的學習方式,可以培養學生更進一階的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領導力。在進行跨組討論時,學生群中開始自動出現一位統整意見的「領導者」,帶領大家形成共識、協調每一個小組要完成的工作,透過這樣子的討論活動,的確能培養子任務的領導者和小組組長的領導能力。學生們在這樣子的學習過程中,也能學習與不同小組(部門)的合作方式,培養進階的團隊合作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