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99 和 101 連續兩屆擠身教育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典範團隊,附小資訊團隊在挑戰中不斷成長、不斷茁壯的歷程令人動容。附小深化雁群理論的相互激勵和帶領開出許多創發的思維,今年更運用資訊數位化課程的設計讓附小兒童和世界接軌,培養他們更宏觀的國際視野,期待他們成為擁有高度人文關懷的世界公民(方慧琴校長)。
自本校資訊團隊成立以來已歷經兩屆榮獲得「教育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 的殊榮,各領域學科教學團隊戮力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數位化課程模式。在邁向資訊附小的精進歷程中,團隊教師教學的專業和熱情是成功的關鍵,期待能將團隊的力量全面外擴至七大領域及各學科後,並的整合運用數位科技學習輔具無遠弗屆的功能,進入行動學習的新時代,全人教育的新紀元(陳思憓主任)。
研究團隊研發出 6E 探究教學模式,在設計→教學→評估→省思→修正→再設計的循環歷 程中,不斷精進教學,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為目標。課程充分運用電子白板、載具、IRS 即時回饋系統等高互動性的資訊科技設備,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及發展創意人權行動。透過本課程設計,學生能提升思考能力並活化學習,將課堂知識與生活經驗連結,並實際延伸應用進行公民行動,落實在生活中實踐維護與保障人權(徐靜儀老師)。
這幾年我以 5E 學習環為教學之理論基礎,應用在電腦、音樂、語文等領域之專題研究教學,幫助學生確定探討的方向、引發學生的想法、學生想法的重組、應用新的想法、回顧想法的改變」等學習歷程,使學生由經驗及摸索的歷程中去建構出新的知識。而藉由本團隊所發展的 6E 探究教學模式應用在創意行動方案中,學生在「精緻內化」與「延伸應用」等階段, 更能深刻「知而能行」的重要性了 (豐佳燕老師) 。
利用 Moodle 平台設計問卷評量的方式相當容易,也能立即呈現調查的結果,對事後的統 計分析非常有助益,可以協助團隊在方案教學後,了解學生學習的成效。與團隊合作時,看到學生透過 6E 探究教學模式引導,能產出自發性的創意行動,也主動進行分享與推廣,相信學生更能體會對人權的關懷與尊重(郭文傑老師)。
Moodle 內容管理系統主要在幫助教學者建立虛擬之線上社群,透過學生參與的過程創造出一個有效的學習環境,教師可輕易的建構有高互動性的教學網站。在教學運用上,可方便的進行學生作業繳交、成果互評、分組協作、追蹤並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課程討論以及非同步的遠距教學。不受時間、場地的限制,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增加多元學習管 道並充實課程的內涵與深度(張筱楓老師)。
我在執行創意行動教學時,因透過相關資訊科技的應用,發現四個步驟的行動策略能有 效輔助學生完成行動:.感受階段-教師使用電子白板呈現行動影片及各國人權議題,讓學生能迅速融入學習情境;想像階段-學生在課堂中使用 PAD 進行小組合作與討論時,能立即呈現 回饋與紀錄小組討論結果;執行階段-學生在執行行動時能有效記錄相關數位學習資源(例 如:攝影照片、訪談紀錄等),並且利用剪輯軟體完成成果影片;分享階段-透過建構網路平台及資訊科技的運用,讓學生的創意行動成果能更廣泛且有效地分享,並且貼近人心(劉雅鳳老師)。
一堂優秀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課程要選擇適當的硬體設備,多次的測試,完善的教案, 用心的教學,還要熟悉各種突發狀況,準備不同的應變計畫,才能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整個過程從事前準備、教學歷程完整紀錄到事後資料整理分析檢討,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需要團隊力量的投入才能相輔相成事半功倍(徐章華老師)。
藉由本方案的 6E 探究教學模式,教師可在不同的領域上進行延伸教學。以藝術與人文領域為例,團隊教師以「聲音」為主題,引導學生體驗聲音與畫面和情緒之連結,再以小組合作模式透過行動載具蒐集校園聲音、再製聲音進而剪接聲音,此外帶領學生創作「校園聲音故事」作品,在校園藝術季的展演中與聽眾分享互動,了解聽眾的感受。透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能主動察覺校園生活中的點滴,並透過行動將對學校的情感與同學分享(陳映蓉老師)。
根據 NECC 2009 所提出「21 世紀學習技能」報告中,確定三種主要的關鍵能力:資訊 與溝通技能、思考與問題解決技能與人際關係與自主能力。「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老師以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的方式讓學生在「愛‧創 e‧行動~I Can Love」的模式裡深刻體驗充滿人文關懷的課程。
在本團隊之「雁行金三角學習型動力團隊發展」模式中,教師專業社群的共同研發課程是促發團隊成長動力的重要基礎,更是「擴散行動學習創新教學理念」的重要策略。透過教 師之間的相互激盪,藉由研發產出課程時的實作演練,才能「兼顧理念與策略的調和」,真正帶領教室現場的教師,在課堂中有效的應用創新科技,適切的發揮其效益,創造最佳的教學效能,期待附小能造就人文、創新和卓越的世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