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運作模式(內含社群經營、跨校交流)
推動科技資訊融入教學計畫已經數年,汲取先前經驗及經過與老師討論與調查,我們發現老師處在一個更複雜的教學現場(尤其科技資訊融入教學現實與虛擬教學現場齊現),在掌握教學程序與班級經營時確實碰到許多問題:如老師忙到與其他老師對談、自我進修的時間過少;教學模式與策略需要跨領域整合,老師卻常單打獨鬥解決教學問題,教學效能大打折扣;校內有很多的年輕老師,好的教學經驗必須不斷傳承與擴散。
因此,我們提出了 GUIDE 的團隊運作模式。Guide 就其字義上 有引導、支持的意義.透過這個社群的運作與引導,每個成員為了教育共好,在校內社群上彼此分享教學經驗、課程共備。團隊成員的教學能力更透過策略聯盟共備共學;校內外經驗交流等得到相當多的寶貴經驗。我們是知識型的成長團體,利用專書閱讀、參加工作坊、自我成長計畫等扶持下而不斷的自我精進。同時團隊內部運 作上給予每個成員高關懷、高支持、高互動下讓教學計畫能確實完整的執行。現茲就本校利用 GUIDE 的團隊運作模式分述如下:
1.教育共好:
芬蘭的教育成功經驗引領世界的教育潮流,綜觀芬蘭不一樣的教育思維與作為,認為學校、教師、學生等學習組織與個體相關的各種制度,皆深層藴涵著一種價值觀為「共好」而非「競爭」。因此,我們的團隊也以此為運作的首要目標,老師合作共好,學生學習就會更好。具體作法分為常利用社群時間做教學經驗分享,校內研習時間分享科技資訊融入教學增能並到校外分享與交流、校外課程共備以求校內外教育共好。

2.策略聯盟:
團隊走出去汲取其他學校經驗,與其他學校結盟共同探討與學習,讓教學增能、經驗傳遞分享是我們社群最大的目標之一.所以,我們參與嘉義市其校學校同盟與交流,嘉義市電子書策略聯盟,為了學生學習 3dp 也到成大創客中心學列印機組裝並與嘉義市自造者中心策略聯盟。最大的收穫是與魚池國中、內角國小課程的共備共學,此課程讓三校老師課程共備,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互學共學,這樣的聯盟讓老師增進不少教學經驗及能力。

3.溫度的互動:
只要有人,就有人際之間的互動;只要有人際互動,當然也就會有人際互動產生的動力。因此我們利用高關懷,高互動,高支持這三個面向來增進團隊的良善互動運作.只要是團隊老師進行科技資訊融入教學,課前團隊會與老師進行課前共備,課中團隊老師都會有 1-2 人進入教學現場協助老師及觀課,課後進行教學會談與檢討.一切以正向、支持、信任為目標。
4.學習發展:
本團隊朝向學習型組織為發展目標,透過學習的增能,讓老師們增強自己的教學本職學能與觀念價值.為達此目標我們參與了與科技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的資訊科技各場會議及專業工作坊,參與校內學思達、海峽兩岸語文研習、PBL 及科技資訊融入教學精進教學研習。同時社群會議讓老師們發表自己的教學與學習經驗,每兩個月的讀書會更是老師們心靈成長的能量來源。

5.真切的執行:
團隊最重要的是執行力,有執行力才能帶動團隊運作,過程中我們對嘉義市及校內辦理教學觀察,教學觀察的老師信心大增,表示他要再進行兩個課程的科技資訊融入教學。同時除專題教學外,其他學科如補救教學、自然、英文、體育、社會、數學學科均在學科內主動進行科技資訊融入教學。

依此運作模式實施,老師們透過交流、分享、自我成長後都感覺增能不少,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們看到:團隊老師對科技資訊融入教學信念增強、教學自信心上升、科技資訊融入教學教學質量提升、擴散效尤。盈秀老師說:「以前上自然時都是課本、習作、課內實驗,現在看了很多老師的教學經驗,自己也嘗試很多教學方法,確實提升了教學的豐富度、提升不少學習動機。」,儀潔老師說:「以前不太敢用載具教學,現在我一口氣用在社會與數學,發現很實用。」的確,我們從社群成員的每年增加、社群良性互動與成員的付出造就了成員共好,學生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