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競爭化的世代來臨,各國為了提升國家人民之競爭能力,紛紛提出 21 世紀公民所應具備之 4C 及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所謂 4C 就是:「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有效溝通(effective communication)、團隊共創(collaboration and building)、創造與創新(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張瓊方,2011),未來我們的孩子該學什麼? PBL 教學模式是各校積極採用的模式之一,PBL 的學習是聚焦在一個驅動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核心概念包括了許多領域,透過專題導向的學習可以使科學的概念、原理與真實生活經驗產生聯結,藉由學習者的分工合作進行問題的探究,經過資料的蒐集、分析、討論等過程,逐漸理解和解決問題,並且提出具體的成果。
而 E-PBL 中的「E」體驗教育( Experiential education),是本團隊研發出符合本校學生認識家鄉、體驗家鄉、認同家鄉的創新教學模式,蘇格拉底 (Socrates,西元前 470~399)曾說過:「未經檢討反省的生命是沒有生存價值的生命。」如果知識沒有經過內化成為自己的經驗及感受,那麼知識的力量將大打折扣。因此本團隊運用「E-PBL」教學模式來進專案研究,設計體驗活動搭配反思、批判分析與綜合討論,引導學生產生經驗學習,並形成未來經驗與學習的基礎。本團隊用體驗教育的方式增進學生的關鍵能力因此稱為「E-PBL」創新教學模式。
在課程實施之前,本團隊思考適合本方案的學生對象,最後選定由九年級學生來進行本方案。原因有三:其一,國中三年的正式課程大約在 5 月就結束,教師在課程的實施及時間安排上有較大的彈性;其二:這群學生帶著三年來七大領域八科的學習經驗,透過不同以往的紙筆評量,而強調學生的學習歷程、生活世界與社會行為進行多元評量,並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現學生成果;其三:本方案的學習經驗及成果具有傳承性及推廣性,教育部所公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願景中,「培養現代公民素質」即為六大目標之一,本方案重視學生的行動力,以公民行動的方式實際參與社區活動。
綜合上述所言,本團隊是以「PBL」專案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結合「E」體驗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所研發設計出符合本校學生體驗家鄉、認識家鄉、認同家鄉、行動家鄉的創新教學模式,命名為「E-PBL」體驗式專案導向學習教學模式,如表 2-1 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