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的 ME-PBL 創新教學模式,M 來自於英文單字 Maker-創客,E 是指 Experience-體驗,是一套結合創客與體驗的專案導向教學模式,內容包含創客課程的傳統實作與 3D 列印,以及體驗課程的部落踏查與虛擬 VR。課程核心希望引導學生從 ME(自我)出發,去親身體驗、親眼觀察、親口訪談、親手實作、親腳走過,進行自我導向的學習,期許他們對故鄉能有更深刻的認識。
一、創客精神
Maker,亦即「創客」或「自造者」,指的是一群能將心中的構想、創意、概念或想法, 藉由「動手做」的歷程,轉變為實際物品的開發者或發明家。Maker 的概念其實自古以來都一直存在著,蘋果公司的靈魂人物賈伯斯(Steve Jobs)在車庫中製作出第一代的電腦,就是 Maker 的最佳典範。過去,我們的教育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讓學生動手做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在創客課程這些「動手做」歷程中,除了讓學生學習到完整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學生必須擁有批判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模式才能培養學生具備「帶得走的能力」。
「聽別人說的,我會忘記;親眼看到的,我會記得;親自動手去做的,我會有所了解。(I hear, and I forge 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Dewey (1944: 154)這段話在說明透過「聽」與「看」的學習是有限的,唯有「做」才能達成學習的深刻領會。傳統的教育方式注重講述、記憶、與背誦,幾乎沒有動手做的體驗。然而,本校大多數的孩子必須透過動手才能專注於學習、藉此引發其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學得更好。學生看到一件物品從無到有的製作過程,在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裡跌跌撞撞,但所學習都印象深刻且貼近真實生活。任何科目如果可以透過動手做專題的概念來進行,雖然可能過程會較為冗長,但相信學生一定可以用更有意義的方式學習學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