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劃主要分成三個部分,武漢國中3D導覽建置、元素對對碰及有機化合物AR初體驗,是一連串由淺入深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由一開始讓學生藉由導覽系統的建置讓學生熟悉360照片的拍攝與V/AR的建立,接下來就是元素對對碰單元讓學生了解AR的功能及視覺上的衝擊,而最後則是利用有機化合物分子模型的建構及拍攝,達到自製AR的目的,讓學生了解其實看似困難的事情其實他們也可以做得到。達到一個完整AR與科學的完美結合,並且寫下學生與AR、科學之間的故事與回憶,達到STEAM的終極目標。
一、武漢國中3D導覽建置:
在學生自製武漢國中3D導覽部分,團隊為了瞭解學生經過這個課程後,對此課程的滿意程度及收穫,因此利用GOOGLE 表單進行問卷填寫。分數依次為1~5 分,5分為非常同意、3分為無意見、1分為非常不滿意,題目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發現:
1. 經過此課程,明顯可以發現,學生對於就讀三年的學校有更深入的瞭解。如此有機會可以讓學生與學校產生更深刻的連結,寫出屬於學生與學校的故事。
2. 在科技( T )部分,學生在使行 RICOH THETA拍攝的過程中,大多數的學生都能了解此科技產品在此計畫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致與科技脫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勾選5分的學生大多就是負責攝影的組員,因此可以發現,讓學生動手做是有一定的效果。
3. 在科學( S )部分,依據第三題的結果,學生一致反應經過這個課程,讓他們對於校園內的動植物有更進一步的瞭解。重點是這些動植物是學生自己去發現的,不是老師教授學生背誦的結果,相信這個活動可以讓他們記得這些動植物們。
4. 而使行資訊設備上課可以增進上課的效率這個部分完全就沒有問題,以往請學生發表的時候,都是要請學生回家做好PPT,隔天或過一陣子到學校後再發表,換組時要用隨身碟,不僅容易中毒也浪費時間,並且不容易進小組組討論。現在改iOS系統以APPLETV進行輸出及KEYNOTE 進行PPT編寫,當節課就可以發表且即時投影到顯示幕上,效率提升驚人,節省教學時間。
5. 利用資訊設備進行教學,明顯的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尤其是像KAHOOT這樣的APP,在複習或是分組競賽時,比起以前的紙筆測驗,更可以加強學生的注意力及分組合作時的團隊感。
6.本課程進行的時間為九年級同學會考( 5/20 )完後到畢業之間的空閒時間,此時段為許多學校的頭痛時刻,利用此時段進行類似自編教材,又可以增進學生對學校的情感連結,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