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然本校是116年的老校,舊建物與空間的升級與閱讀氛圍的營造最不易達成,但是我們明白營造友善、活潑的環境是吸引孩子閱讀的基礎,所以在推動閱讀上首要的活化目標,便是形塑優質的閱讀氛圍,從圖書館、班級教室、專科教室,甚至是各處閒置空間,都是閱讀環境發想之處。這些閱讀環境的規劃兼顧多元讀者的需求,以舒適、活潑之佈置,加上溫暖的服務,配合閱讀活動與課程的實施,培養出歡喜閱讀的學習者。
一、多元功能,以讀者需求為起點
98年重新規劃圖書室,依據師生需求妥善運用空間,規劃有九種多元功能區塊:共讀書區、閱覽區、閱享舞臺、資訊檢索區、期刊區、多媒體視聽區、英文圖書區、繪本區、主題書區。各空間可彈性調整使用,例如閱覽區平時是孩子閱讀或上課的場所,也可以是老師研習的空間。圖書館的環境以及多元的閱讀服務內容,確實滿足了閱讀課程所強調,要給予學生的閱讀正向經驗。本校《圖書館創新服務》方案獲InnoSchool2011全國學校經營創新國際認證獎甲等佳績。
二、物盡其用,閱享舞臺新天地
階梯式舞臺區,是師生或志工在進行讀者椅圖書分享時,最能聚焦於圖書並開啟討論的舞臺。即便沒有足夠的設備經費,我們物盡其用將要淘汰的課桌,裁鋸成高中低三種高度,強化桌腳後,貼上天藍色的面皮,活潑又耐用,能隨不同場地,組裝成多造型的舞臺,原本的舊課桌現在是學生最愛的閱讀及寫作角落。
三、隨手有書,打造EarlyBirds閱讀角
本校閱讀環境營造要讓孩子處處都有圖書或其他類型文本可讀。因此,不僅止於圖書館裡有書,校園的閱讀角落、班級的閱讀角各處都有閱讀素材的提供。
(一)EarlyBirdsReadingCorners(早鳥閱讀角):本校學生家長多是廟口攤商,不少學生在7:00左右就會到校,考量學生安全同時要吸引學生善用這段空白時間,在前庭規劃了閱讀室,整理有師生捐贈的圖書,並有報紙、雜誌,讓學生利用等待進教室前的零碎時間閱讀。99年更在校園各閒置空間,擺上可愛板凳、書櫃打造更多的閱讀角,提供更多元的閱讀素材,在晨光中常可看到學生一面吃早餐一面閱讀、或課間時間孩子如入無人之境似的沈醉在圖書的世界中。
(二)班級閱讀角:全體教師共同配合打造閱讀的環境,教室內規劃有閱讀角落,書架上是親師生共同捐贈的圖書,或佈置與課程相關的主題書區,或是愛的書庫的共讀書箱,吸引孩子閱讀。師生共同維護的班級閱讀角,時常可以看到晨光或是下課時間,孩子們併肩閱讀的美好景象。
四、書室再造,心手相連書香傳
101年因圖書室老舊,天花板坍塌,為顧及師生安全,進行搬遷作業,為使原書櫃、閱讀桌椅及所有圖書,搬遷至新空間後能迅速歸位,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展現合作以及知識傳承的活絡氣象。以「心手相連書香傳承」為主題,讓學生實際參與,透過「人龍接駁」與「書不落地」策略,親師生通力合作,用書把心串起來,用心讓書動起來。全校不分長幼、大小,一同參與搬遷的活動,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讓圖書館與全校師生的關係更為密切。
五、行動閱讀,無界學習新體驗
行動式閱讀,由教室、圖書室的硬體採購,也配合軟體資源、教學設計等進行數位化閱讀環境的建置。
(一)數位硬體:從班級、專科教室、多功能教室、辦公室、幼稚園等都有電腦、單槍,網路及無線網絡等數位硬體建置。在仁愛彩虹書房中更提供4部電腦,2部平板,提供小讀者查詢圖書館館藏或使用校內外的數位閱讀資源。
(二)線上資源:本校圖資課程中指導學生認識並運用多媒體,圖書館網頁提供低中高年級推薦書單,學生可由網頁的館藏資源預借推薦書。另外網頁也彙整相關數位閱讀資源,如兒童繪本館或Tumblebooks電子書等,提供教師融入班級閱讀教學或英文共讀素材。本校亦主動結合本市圖書館資源,辦理班訪及調借圖書支援主題書展,並為孩子辦理北市圖借書證,指導他們利用線上電子資源,
發掘、整合多元機會,開啟互動學習網絡。
臉書更是閱讀互動平臺,達到親師生結合資訊科技進行閱讀活動與交流。
(三)行動書車趴趴走:101年圖書室搬遷後距離中年級班級較遠,經借閱讀統計與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遠距離的班級學生,借閱圖書之意願偏低,於是我們決定主動出擊,利用舊書櫃組合後加裝輪子,重新粉刷後,搖身一變成為行動書車,每週二、四課間時間,志工們推著書車去找讀者,車上裝滿適讀的、新進的優質圖書,利用平台電腦與無線網路,讓學生在書車即可借閱圖書,借閱冊數由每日平均67冊提升為89冊,有效提升借閱動機並且達成促銷新書與優質圖書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