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力高低,影響知識經濟中各國未來的競爭力。面對「Readertakesall.」的時代來臨,起動閱讀更顯得刻不容緩。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得透過日積月累的功夫,而教師應扮演引導者。
本校民國九十年二月,因應教育部政策,成立完全中學,是為屏南區少數幾所公立高中之一。附近居民多半以農業及漁業為主,年青人就業不易,近年來人口外流嚴重,單親家庭及隔代教養學生比例高。在家庭功能不彰、文化刺激及語文教育資源條件極為不足下,學生語文能力、學業成就普遍低落。
本校現有高中部14班、國中部有32班(含分校3班)、特教班3班,合計49班。學校圖書館在推動閱讀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愈來愈重要,目前本校館藏有40,535筆,其中圖書有36,119冊,期刊70餘種。近年來除攜手計畫提昇PR值方案經費外,尚有高中優質化補助經費,在推動閱讀的軟硬體設備方面,堪稱充足。只是絕大部分的學生最常看的閱讀材料大概就是「電視字幕」,長期下來,無論是常識或是閱讀習慣皆有待加強。因此一開始,我們先強化圖書館的行銷,利用活動和策略去吸引學生使用圖書館的習慣;並配合全面推動深耕閱讀護照,將閱讀行為落實於學習的生活中,使之蔚為風尚。
因為「閱讀」是一種習慣、一種態度、一種想學習的情緒,也是一種能伴隨人們成長的行動。當把閱讀的習慣介紹給學生時,便是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而閱讀也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本校希望可藉由活化圖書館服務,建構閱讀學習網、圖書館資訊化的推廣、閱讀護照的推動、校園閱讀環境的佈置與氛圍的營造,學生能夠長期的閱讀吸取知識、促進學習與成長,並可透過閱讀培養讀書興趣、豐富生活、提高語文與寫作能力,對於未來的升學或就業有很大的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