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國小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為LEAD模式,L是指智慧社群(Learning community)、E是指智慧教室(Equipment support)、A是指智慧教學(smarter teaching)、D是指智慧決策(Decision-making)。

一、發展歷程
北新國小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發展歷程涵蓋萌芽、成長、收穫與分享四個階段。在萌芽階段,藉由智慧教室專案導入,校長扮演領頭羊;在成長階段由教務主任擔任發起人;在收穫階段,獲選為新北市最高等級社群貢獻平台,並移轉社群召集人;在分享階段,北新再度獲選推薦為新北市貢獻平台。
二、運作方式
運作方式分為三部分,由社群夥伴自由選擇。第一部分為教師得參與社群並辦理校內公開課;第二部分則增加設備,並辦理區級公開課;第三部分教師須隨時接受公開課。歷經多年來的努力, 目前以「SMARTER智慧教育@北新」教師專業社群方式,為本校智慧教學的主力。每學年開始,各成員以自主、自願的方式,依自我成長計畫選擇本年度可勝任之階段,在各領域場所發揮所長。以105學年度為例,校長為本社群之領頭羊,專案教師為主體,社群負責人則為掌舵之人。各處室主任及組長,則提供充分的後勤補給。

三、教師成長
本社群活動以學年為單位,在每年暑假便開始進行熱身準備活動,並於開學後依行事簡曆進行各項活動。每個月的第二個禮拜三下午為社群的固定聚會時間,各成員依專長輪流擔任講師,分享智慧教學經驗,並進行課共備活動。另外,也會邀請相關領域的教授或外校老師給予增能。而每學期固定一次的外埠參訪,除了聯絡情感,凝聚向心力外,更是重要的充電及自我成長課程。
四、教育訓練
再好的設備,都需教師來使用,使設備成為輔助教學的利器。熟稔的使用設備,才不至於在教學現場中為設備所誤。故每學期本校,都針對設備做教育訓練。
本校電子白板佈達率已達百分之百,人員訓練方式:一、請外校專家、學者指導;二、本校嫺熟系統教師做教學演示;三、本校熟悉設備之教師擔任講師,以教師研習方式、學年為單位進行。
全校教師對於電子白板之使用, 除了最基本的互動學習教學外,並能利用IES系統針對學生做學習上的分析,以加強學習上的弱點。藉由專案教師(點)、社群團隊(線)進而到各學年(面),將電子白板使用與推廣擴散到全校。
五、多元社群
基於北新教師專業發展模式之學習共同體@北新架構下,透過TPCK的運作機制,主要的核心社群包含智慧教室、閱讀理解、學習共同體。
智慧教室中的設備是教學的利器,設備的穩定與優化,影響整個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北新國小擁有全國公立中小學罕有的班班(126間教室)有互動式電子白板、無線投影設備、短焦投影機、IRS系統、雲端線上診斷系統、閱卷系統等。北新智慧教育發展歷程大事記,重點摘要如下。

備註:以上內容節錄自「SMART智慧教育社群@北新」,完整方案內容請參閱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