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設計的特色
教材教法秉持著五育融通並重的理念設計,內容多元,包含「智育與美育」的知識學習、「體育」的實際操作體驗活動、「德育與群育觀念」的機會教育,以「校園環境藝術」為主軸,自編單元教材,從六個單元《流行文化與次文化》、《生命與藝術》、《運動美學與拍照技巧》、《一線之隔的藝術》、《校園塗鴉大作戰》、《作品的多樣呈現》等不同面向切入,每個單元分別編有「教材」以及搭配的「教案」,融通五育,期許學生能五育並重的學習。此份教材教法具有以下特色:
一、教材核心概念串連:
六個單元「教材」裡,每個單元以一至兩個核心概念為主軸,緊扣「校園圍牆塗鴉」的主軸概念,貫通五育。
二、教材延伸運用性強:
單元教材每小節後,附有「五育小撇步」,提示教師課程與五育的連結,以及相關引導方式,配合課程核心概念,教師可依此延伸靈活運用,不侷限於教材文本。
三、五育融通教材內容:
將五育不著痕跡的融入,「智育與美育」的知識學習、「體育」的實際操作體驗活動、「德育與群育觀念」的機會教育,每單元由基礎概念開始,到最後的綜合比較概念,由淺入深。\
四、突破傳統思維教法:
教學設計以相關的概念圖片對照比較的方式呈現,使學生同時比較並思考其關係性,不直接給學生答案,以開放性的問答方式,培養學生自我的批判思辨能力。
五、結合科技活潑教學:
教學實施運用電腦、PPT及單槍等科技媒體輔助,除直述性的講課,也連結網路,課後作業,也教授使用電腦繪圖軟體完成。運用科技媒體,活化課程,學生學起來更有心得。
六、教學評量多元化:
教學評量與教學目標連結,配合課程內容設計。形成性評量分有下列評量項目:1.出缺席狀況、2.平時作業、3.學習態度,每個項目又細分評量方式及標準;總結性評量則以1.課後活動表現、2.進步程度為主,從以上五個項目,兼顧學生學習的歷程與結果。評量方式,分有觀察、討論、問答、表達、欣賞、創作、作品、學習單,從多元的角度評量學生。
七、教學省思小建議:
本教材教法裡,每個單元後面附有教學省思,內容為筆者在編寫課程或是實施教案時,所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式,提供教師參考使用。
八、實用的教材教法:
此教材教法的設計,除了核心概念的呈現,也以課程實施的角度,例如五育小撇步,提示教師概念與實際上課的如何契合,除此之外,於教學活動裡,也附有課堂實施照片輔助說明,強化運用的實用性。
‧主辦單位:教育部
‧承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