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作增能、體驗回饋 學生更了解自己
領域召集人蘇于珊老師表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內容正符應「適性揚才、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精神,家政的烹飪課在沒有烹飪教室的環境下,結合童軍的野炊課程,讓學生動動腦如何在一無所有的狀況下求生,學生學會了團隊合作、創新與解決問題、獨力思考與善用資源的能力,藉由體驗產生想法進而有實踐的能力;因為是自編課程,隨時可針對學生情況與時事,即時編入課程內容,達成學校「主動學習、自治自律、綠意整潔、尊重關懷、多元發展」等5大遠景。
獅甲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共同備課,擔任輔導老師的林盛宇表示,可以學習到教授不同領域老師的專長,受益良多,老師們時時思考要給孩子甚麼能力,如何建立他們的自信,怎麼樣從動手課程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專長或興趣,進而規劃未來的想法,找到職涯方向。
不可能變可能 結合時事增強保護己能
國三生蔡佑杰說,非常喜歡實作課程,以前不會的生火、搭帳篷、烹飪等,現在都學會了,當發生災難時,就有野外求生的能力,會搭帳篷讓自己很有成就感,會煮咖哩飯及可樂雞非常有優越感。蔡佑杰的拿手料理是三明治,單親的他體諒媽媽的辛苦,知道媽媽不愛吃青菜,會做夾有豐富青菜的三明治給媽媽吃,這些體驗與學習不是升學學科可以學到的。有一次進行「職涯ID卡」,讓國二時曾想要從事律師工作的他,到了國三改變心意想要經商,恰巧課程安排藉由「職涯ID卡」堆疊,了解結果「經商」更符合自己的興趣與想法,更確認自己未來職涯的方向。
學生江汶玲表示,從小沒有碰過家務,第一次縫紉作品作為母親節禮物,母親收到後非常的高興;生命小書課程則要介紹自己成長的每一階段,從回憶過去、生活趣事到現在的自己,思考未來的自己,得到一些啟發,有了目標概念,想到自己需要的能力,自己不足的地方、興趣何在及未來的職涯。學科為了應付考試,綜合課試探興趣,並結合時事,如:情殺,透過課程的辯論,上網蒐集自己的論點基礎,聽他方的想法,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有了保護自己的能力,綜合活動課真的非常有趣。
本部國中適性輔導系列影片已陸續掛載於愛學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導網站及教育相關網站,歡迎全國國中師生觀賞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