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壹、落實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
各校的學校願景與課程目標均是配合學生需求與特質所發展,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可依據學校願景與課程目標, 擬定學校本位課程,秉持素養導向的教學原則進行教學,再遵循素養導向評量原則,評量學生是否達成應具備的核心素養。

圖 5 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
資料來源:作者自編。
一、擬定素養導向的學校本位課程
(一)參據總綱並進行學校情境分析,明確校本課程「圖像」。
(二)參據總綱核心素養,研訂校本課程「目標」。
(三)連結總綱/領綱核心素養,進行總體課程營造並發展校本課程「模組」。
(四)參據各領綱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發展校本課程模組之「案例」。
二、秉持素養導向的教學原則
(一)不僅教知識也要教技能與情意。
(二)不僅教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歷程與方法。
(三)不僅教抽象知識更要重視情境學習。
(四)不僅要在學校中學習更要能夠落實於社會行動。
三、遵循素養導向的評量原則
(一)不僅評量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評量學生的態度。
(二)重學習結果也重學習歷程,總結性與形成性的評量兼重。
(三)強調對於學生能整合所學並應用於特定情境中的評量。
以國小高年級社會領域,學生學習藉由經、緯度與地形大致判斷當地的氣候與文化習俗的課程時,建議的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如下:
板橋區某學校於國曆十一月份有意到嘉義市與阿里山進行校外教學,請學生小組討論:根據地形圖大致判斷板橋區(學校本位課程)、嘉義市與阿里山三者間溫度的大致差異為何?其衣服穿著當要如何準備(配合教學原則與評量原則)?又當時板橋區陰雨綿延,這樣這趟嘉義之旅會不會在雨中度過呢(跨學科統整)?
在國教教育研究院的「協力同行」網頁中的「課綱實施支持資源」有相關的教學案例與資源可供參酌,包括:十二年國教領域課綱素養導向教材教學模組、十二年國教系列研討會、十二年國教相關出版專書、十二年國教各領域/科目課程綱要課程手冊初稿(第三波更新)、素養導向「紙筆測驗」範例試題(第4版)及十二年國教課綱學校轉化實踐案例等。
貳、核心素養之定期評量
培養學生具備核心素養的定期評量,可參酌下列資料:
一、核心素養的教學評量
(一)得依領域性質採用適宜之多元評量方式。
(二)評量內涵宜包含實作能力、成品或服務等相關成果產出、書面報告、口頭報告等四種。
(三)應兼重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並應包括認知、技能、情意三向度。
(四)可兼採同儕評量及自我評量,以呈現學生之多元能力表現。 學習評量方式應依學科及活動之性質,採用紙筆測驗、實作評量、檔案評量等多元形式,並應避免偏重紙筆測驗。
二、素養導向的「紙筆測驗」評量
國家教育研究院依據研發「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試題經驗,針對素養導向「紙筆測驗」評量,提供簡易書面說明及題型示例(第 4 版),在協力同行網頁的課綱實施支持資源中提供各界下載參酌。
註:
有關素養導向評量詳細資訊,請至協力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網站/課綱實施支持資源查詢 。http://12cur.naer.edu.tw/category/Documents_and_Reports
參考資料: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作者。◎請參照第23及33頁。 蔡清田,楊俊鴻(2016 年 9 月 30 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當中的素養導向簡報。取自 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30/10139570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