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語文教材的編選原則,務必取材於日常生活的溝通應用,期能將所學與所用密切結合,把家庭、學校、社會等營造成客語文生活的應用環境,讓學生能自信的以客語文為溝通工具,勇敢表達自我,展現對社區的關懷,對鄉土的熱愛。為此,客語文教材務必符合學生學習心理,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選編不同難度的教材,便於進行差異化教學。往昔客家文化、生活、語言大都以農業生活為本,詞彙的內在特性較強,語句表達亦較為直接;現今學生生活在電子世代,資訊瞬息萬變,語彙與表達多受其他語言影響,面對族群與語言的接觸,客語文教材必須顧及傳統的傳承,但內容上應盡量以現代生活為主,以能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客家口語為原則。另外,客語文教材亦可結合其他部定或校訂課程,彈性組合成不同的學習單元,進行教材的編寫。
為增進語文學習的豐富性,兼顧地區關懷與國際視野,客語文教材編輯應適時融入性別平等、人權、環境及海洋教育等議題;此外,教材編選應避免文化習俗所潛藏的偏見、歧視、刻板印象。(參考附錄¬二:「議題適切融入領域課程綱要」)。
學校除依照學生的學習階段開課外,亦可採用語文級別安排課程,各級別之教材編選參照各學習階段之編寫建議。各學習階段之教材編選分為部定與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兩類說明如下。
(一)部定課程
部定課程之教材編選依據聆聽、說話、閱讀、寫作等四個面向說明如下。
1.聆聽教材
(1)教材務必講求實用性,多採日常生活用語為主,由日常語句中學習單詞、語彙、短句,漸進到長句,由小段到大段,逐漸加深。
(2)首重客語語音、語調與語氣的辨識,能區分客語與其他語言的差異,進一步辨識客語疑問句、命令句等語調特性,進而聽懂客語語態、立場、推斷、評價等表達的差異與應用。
(3)循各學習階段的學習重點,把前述各種語句的表達方式融入各課程中。
(4)善用適當的視聽媒材,設計共同聆聽、說話與對話情境,提升學習成效。
2.說話教材
(1)以日常生活用語為本,先學會客語的打招呼用句,如問候、關切、道歉等常用語句。
(2)從客家日常生活語句中學習詞語、短句而漸進到長句。由淺入深,配合句型及詞語變換,以達到熟練的目標。
(3)內容從客家日常生活詞語、用句,逐漸擴增至客語文與其他語言的對譯,以表達客家文化與關懷客家公共事務為目標。
(4)語詞或語句必須兼顧語音與語意。語句尤應結合語調、句型、語用(語氣、速度、主旨表述、內容組織)等說話要點,並將要點融入各課程中。
(5)教材能配合其他領域/科目,以達到多元學習效果。
3.閱讀教材
(1)第一、二學習階段
A.第一、二學習階段的客語文教材,以口說客語為標的,期使學生能看圖說話。
B.閱讀初期以識字、認讀為目標,認識客語漢字,能閱讀基礎客語書寫。為閱讀方便,得加注標音符號。
C.逐漸學習音標與閱讀的關聯性,並依課程主題,運用其中的標音符號做為發音教學輔助工具。
(2)第三、四學習階段
A.第三學習階段初期仍以會話或應對為主,配合兒童歌謠與韻文,兼顧生詞量及趣味性。
B.熟悉客語句型後,循序漸進至簡易的記敘文、說明文及抒情文的閱讀。
C.客語漢字以教育部頒定的臺灣客語常用詞辭典為本,其他用字以筆畫不多、經常使用、淺白易懂為原則。
D.內容應具備本土性及教育性,多以正面積極態度解讀客家文化優點。
E.插圖宜生動活潑,足以彰顯內容主題,並能確切反映客家文化的細膩與特色,篇幅大小則應配合年級做適當分配。
F.可視教學需要標注客語音標。
(3)第五學習階段
A.客語文的閱讀教材,要從語言的運用提升到文學的閱讀賞析,並以長篇文本為原則。
B.應提供各種閱讀策略,引導學生有效閱讀客語文作品,厚植學生辨析寫作主旨、風格、結構及寫作手法的素養,提升對客家文化的省思與認同。
C.內容應納入跨學科的多元議題,以拓展閱讀的視野與生命意境。
D.除紙本教材外,應廣泛提供電子工具書及網路資訊,以提高學生綜合學習及應用能力。
4.寫作教材
(1)第一、二學習階段
A.前期以書寫客語短句為主,能寫下眼睛所看、雙手所觸、心中所想的具體形象,與親朋共享。
B.掌握「段」的含意,了解段落的寫法,並配合閱讀及說話教材,從段落向篇章發展。
C.嘗試從閱讀中,分析段落或短文的破題、組織、結構、承轉與結尾,同時請學生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並歸納書寫與口語之間的異同。
D.從口述作文入手,編排客語的詞彙、句型,提供練習和選擇。
E.把握客語句型中的詞彙變換、句型變換等基本練習要項,提供充分練習的機會。
F.配合文章寫作步驟和敘寫技巧,做有條理的安排。
(2)第五學習階段
A.客語寫作教材應凸顯客語特色的特徵詞、句的運用。
B.應引介各種文類寫作概念,並提供合宜實例,引導撰寫各種體裁的文本,發表見解或抒發感受。
C.教材應包含當代議題,引導以客語文敘寫知識內涵,提出論點與論證過程。
(二)加深加廣選修課程
1.客語文口語溝通與表達
(1)教材編選應配合學生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養成用客語思考與表達的習慣。
(2)應提供各種策略與實例,建立客語的語感,引導學生辨識真實語境中的各種語氣差異。
(3)編選時宜注意學生未來人際、職場、公共環境的需求,設計練習題目,以深化溝通、論述能力。練習題目形式可包括口頭詢答丶口頭簡報丶演講丶辯論等實務操作。
2.客語文專題研究
(1)教材可將客語文知識融入其他領域/科目,進行跨學科專題研究或小論文寫作。
(2)教材著重培養學生基礎研究及專題探索能力,應包括該主題經典篇章、閱讀及研究方法、研究資源等。
(3)教材可包括社區踏查、田野實察等實例,以建立人文與自然環境永續發展的概念。
(4)教材可包括規劃與實踐各類客家藝文活動,結合多媒體傳播形式,培育傳承客家文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