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中等學校原住民重點學校/原住民專班應於部定必修與校訂課程合計開設6學分原住民族語文課程,校訂課程得於假日或寒、暑假實施。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加深加廣選修4學分,係延續部定課程,強化學生原住民族語文聆聽、說話、閱讀、書寫之統整應用,課程規劃如下:
(一)「原住民語文口語溝通與表達」欲達成之課程目標為:
1.養成聆聽原住民族語文的習慣。
2.具備使用原住民族語文進行日常對話的能力。
3.養成以原住民族語文表達意見,描述熟悉的人、事、時、地、物和參與討論的能力,並培養族語復振的意識。
4.認識原住民族語文溝通的禮儀與倫理規範,並能在不同的場合與情境中適當應對。
5.了解並尊重多元民族文化,並具備以原住民族語文介紹國內外文化的能力。
為達成課程目標,教師可斟酌學習節數,從以下與本課程相關的學習重點,選取適當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進行教學: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學習表現類別 |
聆聽
|
1-V-5 能聽辨並理解會話。
|
Ad-V-1 自己的想法與願望。
Ad-V-2 本民族各語別敘述事情始末的思維、族語瀕危的現況與情感的表達。
Ad-V-3 各類文體及資訊媒材(教師視學生程度作難易度調整)。
|
說話 |
2-V-5 能配合現場情境使用適當的語調進行對話。
2-V-6 能口述事情的始末。
|
Ba-V-3 飲食文化與建築的意義。
Ba-V-4 生涯發展與職涯認識。
Bd-V-1 歲時祭儀的歌曲。
Bg-V-1 農耕的生態知識(如:植物曆、物候學)、編織與雕刻等工藝知識與技能、農耕與編織的參與與分享。
|
綜合應用 |
5-V-8 能喜愛吟唱傳統歌謠,並了解其意涵。
5-V-9 能喜愛分享傳統歌謠的情境及意涵。
5-V-10 能聽懂漁撈/狩獵、農耕、傳說故事,並能分享、討論其情境和寓意。
5-V-12 能喜愛以族語朗讀、演講、辯論及表演短劇或歌舞劇。
5-V-13 藉由民族語文相關文化活動,能參與、分享及認同部落歲時祭儀與藝術美學活動。
5-V-14 能了解族語瀕危的情況及民族語文多樣性,樂於主動理解尊重各國原住民族文化及風土民情,並適切回應。
|
Bb-V-3 認識其他族別傳統領域與族群互動。
Bc-V-1 生命禮俗、歲時祭儀、文化活動等現代意義與價值。
Bc-V-2 部落社會組織、部落文化與制度等現代意義與價值。
Bd-V-1 歲時祭儀的歌曲。
Be-V-1 其他族群傳統歌謠賞析。
Bf-V-1 漁撈/狩獵的生態、環境保育、永續經營的知識與技能。
Bf-V-2 漁撈/狩獵禁忌的功能、經驗分享、價值。
Bf-V-3 漁撈/狩獵收穫與部落分享共食觀念之社會意義與價值。
Bg-V-1 農耕的生態知識(如:植物曆、物候學)、編織與雕刻等工藝知識與技能、農耕與編織的參與與分享。
Bg-V-2 傳統部落工藝與現代工藝。
Bg-V-4 部落農業、火耕、輪耕的生態連結與環境保育。
Bh-V-1 其他族群主要應變氣候與天然災害的傳統知識與技能。
Bh-V-2 部落因應極端氣候的知識與技能。
Ba-V-2 歲時祭儀的個人觀點。
Ba-V-4 生涯發展與職涯認識。
Ba-V-5 部落公眾事務(如:祭儀慶典、部落會議、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與自然資源治理、部落生態旅遊、諮商同意等)。
Ba-V-6 部落事務與國際連結。
|
(二)「原住民族語文專題研究」欲達成之課程目標為:
1.培養良好的原住民族語文讀寫技巧及主動探究的態度。
2.了解族語瀕危的處境,激發對原住民族語文相關課題的研究興趣,增進創造性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3.培養不同情境(日常生活情境、多元民族文化情境、學術情境或職場情境等)的原住民族語文專業素養。
為達成課程目標,教師可斟酌學習節數,從以下與本課程相關的學習重點,選取適當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進行教學: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學習表現類別 |
閱讀
|
3-V-4 能讀懂各類文體的文章。
3-V-5 能了解所讀的文章重點。
3-V-6 能使用辭典等工具書及數位媒體教材,俾利閱讀各類文體。
3-V-7 能以正確的發音、斷句、適當的節奏、語調、語氣及速度,流暢朗讀短文及故事。
3-V-8 能共讀閩南語文作品,培養溝通協調、團隊合作及社會參與的能力。
3-V-9 能閱讀不同類型的閩南語文作品,思考本土化與國際化的關聯。
|
Ad-V-1 自己的想法與願望。
Ad-V-2 本民族各語別敘述事情始末的思維、族語瀕危的現況與情感的表達。
Ad-V-3 各類文體及資訊媒材(教師視學生程度作難易度調整)。
|
書寫 |
4-V-6 能寫出段落文章(50-120個語詞)。
4-V-7 能寫出心得短文(50-120個語詞)。
4-V-8 能寫出一般生活短文(50-120個語詞)。
4-V-9 能以短文描述事情的始末(50-120個語詞)。
|
Ac-V-1 複雜句(從屬與連動等結構)。
Ac-V-2 本民族各語別不同部落的習慣用語。
Ad-V-1 自己的想法與願望。
Ad-V-2 本民族各語別敘述事情始末的思維、族語瀕危的現況與情感的表達。
Ad-V-3 各類文體及資訊媒材(教師視學生程度作難易度調整)。
|
綜合應用 |
5-V-4 能讀懂各類選文,並以口語或書面回答相關問題。
5-V-7 能讀懂書信、留言、賀卡、邀請卡中的祝福語及問候語,並以書寫或口語方式回應。
5-V-8 能喜愛吟唱傳統歌謠,並了解其意涵。
5-V-9 能喜愛分享傳統歌謠的情境及意涵。
5-V-11 能賞析族語文學作品,並樂於創作族語文學及發表。
5-V-12 能喜愛以族語朗讀、演講、辯論及表演短劇或歌舞劇。
5-V-13 藉由民族語文相關文化活動,能參與、分享及認同部落歲時祭儀與藝術美學活動。
5-V-14 能了解族語瀕危的情況及民族語文多樣性,樂於主動理解尊重各國原住民族文化及風土民情,並適切回應。
5-V-15 能關心國內外原住民族的訊息,具備全球視野,尊重生命價值與生態保育。
5-V-16 能喜愛並主動參與原住民族公共議題的討論。
|
Bb-V-3 認識其他族別傳統領域與族群互動。
Bc-V-1 生命禮俗、歲時祭儀、文化活動等現代意義與價值。
Bc-V-2 部落社會組織、部落文化與制度等現代意義與價值。
Bd-V-1 歲時祭儀的歌曲。
Bf-V-1 漁撈/狩獵的生態、環境保育、永續經營的知識與技能。
Bf-V-2 漁撈/狩獵禁忌的功能、經驗分享、價值。
Bf-V-3 漁撈/狩獵收穫與部落分享共食觀念之社會意義與價值。
Bg-V-1 農耕的生態知識(如:植物曆、物候學)、編織與雕刻等工藝知識與技能、農耕與編織的參與與分享。
Bg-V-2 傳統部落工藝與現代工藝。
Bg-V-4 部落農業、火耕、輪耕的生態連結與環境保育。
Bh-V-1 其他族群主要應變氣候與天然災害的傳統知識與技能。
Bh-V-2 部落因應極端氣候的知識與技能。
Ba-V-5 部落公眾事務(如:祭儀慶典、部落會議、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與自然資源治理、部落生態旅遊、諮商同意等)。
Ba-V-6 部落事務與國際連結。
Bb-V-1 部落尋根活動。
Bb-V-3 認識其他族別傳統領域與族群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