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課程學習重點 |
生活課程核心素養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1-I-1 探索並分享對自己及相關人、事、物的感受與想法。
1-I-2 覺察每個人均有其獨特性與長處,進而欣賞自己的優點、喜歡自己。
1-I-3 省思自我成長的歷程,體會其意義並知道自己進步的情形與努力的方向。
1-I-4 珍視自己並學習照顧自己的方法,且能適切、安全的行動。
|
A.事物變化與生命成長現象的觀察與省思
A-I-1 生命成長現象的認識。
A-I-2 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A-I-3 自我省思。
C.生活事物特性的探究與創新應用
C-I-1 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D.人際關係的建立與溝通合作
D-I-1 自我與他人關係的認識。
D-I-2 情緒調整的學習。
E.生活規範的實踐與省思
E-I-1 生活習慣的養成。
E-I-2 生活規範的實踐。
E-I-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E-I-4 對他人的感謝與服務。
|
生活-E-A1
透過自己與外界的連結,產生自我感知並能對自己有正向的看法,進而愛惜自己,同時透過對生活事物的探索與探究,體會與感受學習的樂趣,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持續學習。
|
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2-I-2 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2-I-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2-I-4 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2-I-5 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2-I-6 透過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歷程,了解其中的道理。
|
A.事物變化及生命成長現象的觀察與省思
A-I-1 生命成長現象的認識。
A-I-2 事物變化現象的觀察。
B.環境之美的探索與愛護
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B-I-2 社會環境之美的體認。
C.生活事物特性的探究與創新應用
C-I-1 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C-I-3 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F.自主學習策略的練習與覺察
F-I-1 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F-I-2 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F-I-3 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F-I-4 對自己做事方法或策略的省思與改善。
|
生活-E-A2
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3-I-1 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3-I-2 體認探究事理有各種方法,並且樂於應用。
3-I-3 體會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主動學習新的事物。
|
F.自主學習策略的練習與覺察
F-I-1 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F-I-2 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F-I-3 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F-I-4 對自己做事方法或策略的省思與改善。
|
生活-E-A3
藉由各種媒介,探索人、事、物的特性與關係,同時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理解道理,並能進行創作、分享及實踐。
|
4-I-1 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4-I-2 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進行表現與分享,感受創作的樂趣。
4-I-3 運用各種表現與創造的方法與形式,美化生活、增加生活的趣味。
|
B.環境之美的探索與愛護
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B-I-2 社會環境之美的體認。
C.生活事物特性的探究與創新應用
C-I-2 媒材特性與符號表徵的使用。
C-I-4 事理的應用與實踐。
C-I-5 知識與方法的運用、組合與創新。
F.自主學習策略的練習與覺察
F-I-1 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F-I-2 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F-I-3 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F-I-4 對自己做事方法或策略的省思與改善。
|
生活-E-B1
使用適切且多元的表徵符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人溝通,並能同理與尊重他人想法。
|
2-I-5 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做的習慣。
|
C.生活事物特性的探究與創新應用
C-I-2 媒材特性與符號表徵的使用。
C-I-4 事理的應用與實踐。
C-I-5 知識與方法的運用、組合與創新。
|
生活-E-B2
運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媒材與工具,透過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
|
5-I-1 覺知生活中人、事、物的豐富面貌,建立初步的美感經驗。
5-I-2 在生活環境中,覺察美的存在。
5-I-3 理解與欣賞美的多元形式與異同。
5-I-4 對生活周遭人、事、物的美有所感動,願意主動關心與親近。
|
B.環境之美的探索與愛護
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B-I-2 社會環境之美的體認。
C.生活事物特性的探究與創新應用
C-I-2 媒材特性與符號表徵的使用。
C-I-4 事理的應用與實踐。
C-I-5 知識與方法的運用、組合與創新。
|
生活-E-B3
感受與體會生活中人、事、物的真、善與美,欣賞生活中美的多元形式與表現,在創作中覺察美的元素,逐漸發展美的敏覺。
|
6-I-1 覺察自己可能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影響,學習調整情緒與行為。
6-I-2 體會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身體力行。
6-I-3 覺察生活中的規範與禮儀,探究其意義,並願意遵守。
6-I-4 關懷生活中的人、事、物,願意提供協助與服務。
6-I-5 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
|
A.事物變化及生命成長現象的觀察與省思
A-I-3 自我省思。
B.環境之美的探索與愛護
B-I-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D.人際關係的建立與溝通合作
D-I-1 自我與他人關係的認識。
D-I-2 情緒調整的學習。
D-I-3 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E.生活規範的實踐與省思
E-I-1 生活習慣的養成。
E-I-2 生活規範的實踐。
E-I-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E-I-4 對他人的感謝與服務。
|
生活-E-C1
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學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並於生活中實踐,同時能省思自己在團體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在能力所及或與他人合作的情況下,為改善事情而努力或採取改進行動。
|
7-I-1 以對方能理解的語彙或合宜的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7-I-2 傾聽他人的想法,並嘗試用各種方法理解他人所表達的意見。
7-I-3 覺知他人的感受,體會他人的立場及學習體諒他人,並尊重和自己不同觀點的意見。
7-I-4 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7-I-5 透過一起工作的過程,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
D.人際關係的建立與溝通合作
D-I-1 自我與他人關係的認識。
D-I-2 情緒調整的學習。
D-I-3 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D-I-4 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F.自主學習策略的練習與覺察
F-I-1 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F-I-2 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F-I-3 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F-I-4 對自己做事方法或策略的省思與改善。
|
生活-E-C2
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可能對他人和環境有所影響,用合宜的方式與人友善互動,願意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展現尊重、溝通以及合作的技巧。
|
2-I-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5-I-3 理解與欣賞美的多元形式與異同。
|
C.生活事物特性的探究與創新應用
C-I-1 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C-I-3 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B.環境之美的探索與愛護
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B-I-2 社會環境之美的體認。
|
生活-E-C3
欣賞周遭不同族群與文化內涵的異同,體驗與覺察生活中全球關連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