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階段
議題/學習主題
|
議題實質內涵 |
國民小學 |
國民中學 |
高級中等學校 |
性別平等教育
|
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與性別認同多樣性的尊重
|
性E1 |
認識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與性別認同的多元面貌。 |
|
性J1 |
接納自我與他人的性傾向、性別特質與性別認同。 |
|
性U1 |
肯定自我與尊重他人的性傾向、性別特質與性別認同,突破個人發展的性別限制。 |
|
|
|
|
性別角色的突破與性別歧視的消除
|
性E3 |
覺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了解家庭、學校與職業的分工,不應受性別的限制。 |
|
性J3 |
檢視家庭、學校、職場中基於性別刻板印象產生的偏見與歧視。 |
|
性U3 |
分析家庭、學校、職場與媒體中的性別不平等現象,提出改善策略。 |
|
身體自主權的尊重與維護
|
|
性J4 |
認識身體自主權相關議題,維護自己與尊重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
|
性U4 |
維護與捍衛自己的身體自主權,並尊重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
|
性騷擾、性侵害與性霸凌的防治
|
性E5 |
認識性騷擾、性侵害、性霸凌的概念及其求助管道。 |
|
性J5 |
辨識性騷擾、性侵害與性霸凌的樣態,運用資源解決問題。 |
|
性U5 |
探究性騷擾、性侵害與性霸凌相關議題,並熟知權利救濟的管道與程序。 |
|
語言、文字與符號的性別意涵分析
|
性E6 |
了解圖像、語言與文字的性別意涵,使用性別平等的語言與文字進行溝通。 |
|
性J6 |
探究各種符號中的性別意涵及人際溝通中的性別問題。
|
|
性U6 |
解析符號的性別意涵,並運用具性別平等的語言及符號。 |
|
科技、資訊與媒體的性別識讀
|
|
性J7 |
解析各種媒體所傳遞的性別迷思、偏見與歧視。 |
性J8 |
解讀科技產品的性別意涵。 |
|
性U7 |
批判科技、資訊與媒體的性別意識形態,並尋求改善策略。 |
性U8 |
發展科技與資訊能力,不受性別的限制。 |
|
性別權益與公共參與
|
性E8 |
了解不同性別者的成就與貢獻。 |
性E9 |
檢視校園中空間與資源分配的性別落差,並提出改善建議。 |
|
性J9 |
認識性別權益相關法律與性別平等運動的楷模,具備關懷性別少數的態度。 |
性J10 |
探究社會中資源運用與分配的性別不平等,並提出解決策略。 |
|
性U9 |
了解性別平等運動的歷史發展,主動參與促進性別平等的社會公共事務,並積極維護性別權益。 |
性U10 |
檢視性別相關政策,並提出看法。 |
|
性別權力關係與互動
|
性E10 |
辨識性別刻板的情感表達與人際互動。 |
性E11 |
培養性別間合宜表達情感的能力。 |
|
性J11 |
去除性別刻板與性別偏見的情感表達與溝通,具備與他人平等互動的能力。 |
性J12 |
省思與他人的性別權力關係,促進平等與良好的互動。 |
|
性U11 |
分析情感關係中的性別權力議題,養成溝通協商與提升處理情感挫折的能力。 |
性U12 |
反思各種互動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
|
性別與多元文化
|
性E12 |
了解與尊重家庭型態的多樣性。 |
性E13 |
了解不同社會中的性別文化差異。 |
|
性J13 |
了解多元家庭型態的性別意涵。 |
性J14 |
認識社會中性別、種族與階級的權力結構關係。 |
|
性U13 |
探究本土與國際社會的性別與家庭議題。 |
性U14 |
善用資源以拓展性別平等的本土與國際視野。 |
|
人權教育
|
人權的基本概念
|
人E1 |
認識人權是與生俱有的、普遍的、不容剝奪的。
|
|
人J1 |
認識基本人權的意涵,並了解憲法對人權保障的意義。 |
|
人U1 |
理解普世人權意涵的時代性及聯合國人權公約對人權保障的意義。 |
|
人權與責任
|
|
人J2 |
關懷國內人權議題,提出一個符合正義的社會藍圖,並進行社會改進與行動。 |
|
人U2 |
探討國際人權議題,並負起全球公民的和平與永續發展責任。 |
|
人權與民主法治
|
人E3 |
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
|
人J3 |
探索各種利益可能發生的衝突,並了解如何運用民主審議方式及正當的程序,以形成公共規則,落實平等自由之保障。 |
|
人U3 |
認識我國重要的人權立法及其意義,理解保障人權之憲政原理與原則。 |
|
人權與生活實踐
|
人E4 |
表達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並聆聽他人的想法。 |
人E5 |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
人E6 |
覺察個人的偏見,並避免歧視行為的產生。 |
|
人J4 |
了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在生活中實踐。 |
人J5 |
了解社會上有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尊重並欣賞其差異。 |
人J6 |
正視社會中的各種歧視,並採取行動來關懷與保護弱勢。 |
|
人U4 |
理解人權與世界和平的關係,並在社會中實踐。 |
人U5 |
理解世界上有不同的國家、族群和文化,並尊重其文化權。 |
人U6 |
探討歧視少數民族、排除異類、污名化等現象,理解其經常和政治經濟不平等、種族主義等互為因果,並提出相關的公民行動方案。 |
|
人權違反與救濟
|
人E7 |
認識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和健康受到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尋求救助的管道。 |
|
人J7 |
探討違反人權的事件對個人、社區/部落、社會的影響,並提出改善策略或行動方案。 |
|
人U7 |
體悟公民不服從的人權法治意涵,並倡議當今我國或全球人權相關之議題。 |
|
人權重要主題
|
人E8 |
了解兒童對遊戲權利的需求。 |
人E9 |
認識生存權、身分權的剝奪與個人尊嚴的關係。 |
人E10 |
認識隱私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
人E11 |
了解兒童權利宣言的內涵及兒童權利公約對兒童基本需求的維護與支持。 |
|
人J8 |
了解人身自由權,並具有自我保護的知能。 |
人J9 |
認識教育權、工作權與個人生涯發展的關係。 |
人J10 |
了解人權的起源與歷史發展對人權維護的意義。 |
人J11 |
運用資訊網絡了解人權相關組織與活動。 |
人J12 |
理解貧窮、階級剝削的相互關係。 |
人J13 |
理解戰爭、和平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
人J14 |
了解世界人權宣言對人權的維護與保障。 |
|
人U8 |
說明言論自由或新聞自由對於民主社會運作的重要性。 |
人U9 |
理解法律對社會上原住民、身心障礙者等弱勢所提供各種平權措施,旨在促進其能擁有實質平等的社會地位。 |
人U10 |
認識聯合國及其他人權相關組織對人權保障的功能。 |
人U11 |
理解人類歷史上發生大屠殺的原因,思考如何避免其再發生。 |
人U12 |
認識聯合國的各種重要國際人權公約。 |
|
環境教育
|
環境倫理
|
環E1 |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
環E2 |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
環E3 |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
|
環J1 |
了解生物多樣性及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性。 |
環J2 |
了解人與周遭動物的互動關係,認識動物需求,並關切動物福利。 |
環J3 |
經由環境美學與自然文學了解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
|
環U1 |
關心居住地區,因保護所帶來的發展限制及權益受損,理解補償正義的重要性。 |
環U2 |
理解人為破壞對其他物種與棲地所帶來的生態不正義,進而支持相關環境保護政策。 |
|
永續發展
|
環E4 |
覺知經濟發展與工業發展對環境的衝擊。 |
環E5 |
覺知人類的生活型態對其他生物與生態系的衝擊。 |
環E6 |
覺知人類過度的物質需求會對未來世代造成衝擊。 |
環E7 |
覺知人類社會有糧食分配不均與貧富差異太大的問題。 |
|
環J4 |
了解永續發展的意義(環境、社會、與經濟的均衡發展)與原則。 |
環J5 |
了解聯合國推動永續發展的背景與趨勢。 |
環J6 |
了解世界人口數量增加、糧食供給與營養的永續議題。 |
|
環U3 |
探討臺灣二十一世紀議程的內涵與相關政策。 |
環U4 |
思考生活品質與人類發展的意義,並據以思考與永續發展的關係。 |
環U5 |
採行永續消費與簡樸生活的生活型態,促進永續發展。 |
|
氣候變遷
|
環E8 |
認識天氣的溫度、雨量要素與覺察氣候的趨勢及極端氣候的現象。 |
環E9 |
覺知氣候變遷會對生活、社會及環境造成衝擊。 |
環E10 |
覺知人類的行為是導致氣候變遷的原因。 |
|
環J7 |
透過「碳循環」了解化石燃料與溫室氣體、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關係。 |
環J8 |
了解台灣生態環境及社會發展面對氣候變遷的脆弱性與韌性。 |
環J9 |
了解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涵義,以及台灣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的政策。 |
|
環U6 |
探究國際與國內對氣候變遷的應對措施,了解因應氣候變遷的國際公約的精神。 |
環U7 |
收集並分析在地能源的消耗與排碳的趨勢,思考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參與集體的行動。 |
|
災害防救
|
環E11 |
認識台灣曾經發生的重大災害。 |
環E12 |
養成對災害的警覺心及敏感度,對災害有基本的了解,並能避免災害的發生。 |
環E13 |
覺知天然災害的頻率增加且衝擊擴大。 |
|
環J10 |
了解天然災害對人類生活、生命、社會發展與經濟產業的衝擊。 |
環J11 |
了解天然災害的人為影響因子。 |
環J12 |
認識不同類型災害可能伴隨的危險,學習適當預防與避難行為。 |
環J13 |
參與防災疏散演練。 |
|
環U8 |
從災害防救法規了解台灣災害防救的政策規劃。 |
環U9 |
分析實際監測數據,探究天然災害頻率的趨勢與預估。 |
環U10 |
執行災害防救的演練。 |
環U11 |
運用繪圖科技與災害資料調查,繪製防災地圖。 |
|
能源資源永續利用
|
環E14 |
覺知人類生存與發展需要利用能源及資源,學習在生活中直接利用自然能源或自然形式的物質。 |
環E15 |
覺知能資源過度利用會導致環境汙染與資源耗竭的問題。 |
環E16 |
了解物質循環與資源回收利用的原理。 |
環E17 |
養成日常生活節約用水、用電、物質的行為,減少資源的消耗。 |
|
環J14 |
了解能量流動及物質循環與生態系統運作的關係。 |
環J15 |
認識產品的生命週期,探討其生態足跡、水足跡及碳足跡。 |
環J16 |
了解各種替代能源的基本原理與發展趨勢。 |
|
環U12 |
了解循環型社會的涵意與執行策略,實踐綠色消費與友善環境的生活模式。 |
環U13 |
了解環境成本、汙染者付費、綠色設計及清潔生產機制。 |
環U14 |
了解國際及我國對能源利用之相關法律制定與行政措施。 |
環U15
|
了解因地制宜及友善環境的綠建築原理。 |
|
海洋教育
|
海洋休閒
|
海E1 |
喜歡親水活動,重視水域安全。 |
海E2 |
學會游泳技巧,熟悉自救知能。 |
海E3 |
具備從事多元水域休閒活動的知識與技能。 |
|
海J1 |
參與多元海洋休閒與水域活動,熟練各種水域求生技能。 |
海J2 |
認識並參與安全的海洋生態旅遊。 |
海J3 |
了解沿海或河岸的環境與居民生活及休閒方式。 |
|
海U1 |
熟練各項水域運動,具備安全之知能。 |
海U2 |
規劃並參與各種水域休閒與觀光活動。 |
海U3 |
了解漁村與近海景觀、人文風情與生態旅遊的關係。 |
|
海洋社會
|
海E4 |
認識家鄉或鄰近的水域環境與產業。 |
海E5 |
探討臺灣開拓史與海洋的關係。 |
海E6 |
了解我國是海洋國家,強化臺灣海洋主權意識。 |
|
海J4 |
了解海洋水產、工程、運輸、能源、與旅遊等產業的結構與發展。 |
海J5 |
了解我國國土地理位置的特色及重要性。 |
海J6 |
了解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海洋法規。 |
海J7 |
探討與海洋相關產業之發展對臺灣經濟的影響。 |
|
海U4 |
分析海洋相關產業與科技發展,並評析其與經濟活動的關係。 |
海U5 |
認識海洋相關法律,了解並關心海洋政策。 |
海U6 |
評析臺灣與其他國家海洋歷史的演變及異同。 |
海U7 |
認識臺灣海洋權益與戰略地位。 |
|
海洋文化
|
海E7 |
閱讀、分享及創作與海洋有關的故事。 |
海E8 |
了解海洋民俗活動、宗教信仰與生活的關係。 |
海E9 |
透過肢體、聲音、圖像及道具等,進行以海洋為主題之藝術表現。 |
|
海J8 |
閱讀、分享及創作以海洋為背景的文學作品。 |
海J9 |
了解我國與其他國家海洋文化的異同。 |
海J10 |
運用各種媒材與形式,從事以海洋為主題的藝術表現。 |
海J11 |
了解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之意義及其與社會發展之關係。 |
|
海U8 |
善用各種文體或寫作技巧,創作以海洋為背景的文學作品。 |
海U9 |
體認各種海洋藝術的價值、風格及其文化脈絡。 |
海U10 |
比較我國與其他國家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的演變及異同。 |
|
海洋科學與技術
|
海E10 |
認識水與海洋的特性及其與生活的應用。 |
海E11 |
認識海洋生物與生態。 |
海E12 |
認識海上交通工具和科技發展的關係。 |
|
海J12 |
探討臺灣海岸地形與近海的特色、成因與災害。 |
海J13 |
探討海洋對陸上環境與生活的影響。 |
海J14 |
探討海洋生物與生態環境之關聯。 |
海J15 |
探討船舶的種類、構造及原理。 |
|
海U11 |
了解海浪、海嘯、與黑潮等海洋的物理特性,以及鹽度、礦物質等海洋的化學成分。 |
海U12 |
了解海水結構、海底地形及洋流對海洋環境的影響。 |
海U13 |
探討海洋環境變化與氣候變遷的相關性。 |
海U14 |
了解全球水圈、生態系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 |
海U15 |
熟悉海水淡化、船舶運輸、海洋能源、礦產探勘與開採等海洋相關應用科技。 |
|
海洋資源與永續
|
海E13 |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水產品。 |
海E14 |
了解海水中含有鹽等成份,體認海洋資源與生活的關聯性。 |
海E15 |
認識家鄉常見的河流與海洋資源,並珍惜自然資源。 |
海E16 |
認識家鄉的水域或海洋的汙染、過漁等環境問題。 |
|
海J16 |
認識海洋生物資源之種類、用途、復育與保育方法。 |
海J17 |
了解海洋非生物資源之種類與應用。 |
海J18 |
探討人類活動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
海J19 |
了解海洋資源之有限性,保護海洋環境。 |
海J20 |
了解我國的海洋環境問題,並積極參與海洋保護行動。 |
|
海U16 |
探討海洋生物資源管理策略與永續發展。 |
海U17 |
了解海洋礦產與能源等資源,以及其經濟價值。 |
海U18 |
了解海洋環境污染造成海洋生物與環境累積的後果,並提出因應對策。 |
海U19 |
了解全球的海洋環境問題,並熟悉或參與海洋保護行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