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學實施
(一)科技領域之教學宜以問題解決或專題製作之方式進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索式的學習,以實踐「設計思考」與「運算思維」的課程理念。實作活動時數宜佔整體課程時數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二)生活科技實作活動之設計原則:
1.應以動手實作的活動為主,引導學生運用工程設計流程,進行專案之規劃與執行,以提升其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能力。
2.應引導學生應用工程設計與科技創新能力,針對科技產品構造或功能提出創新且可行的設計構想。
3.專題實作應以工程設計為主,並與科學、藝術、數學相關知識進行橫向連結。
4.應透過系列實作或實驗單元的輔助,引導學生應用科學、科技、工程、藝術與數學等知識分析設計方案的可行性,以預測、探究或解決工程設計與製作過程中的可能問題。
5.應引導學生妥善運用工具、設備以進行材料處理,進而解決實作過程的問題。
6.須能引導學生反思、改善工程設計流程,並藉此試探對工程領域的興趣。
(三)資訊科技之「演算法」與「程式設計」教學宜教導學生運用「演算法」分析問題、設計問題解決的方法,兼以「程式設計」實踐問題解決的程序,兩者環環相扣,不宜分別教學。課程規劃應列舉與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相關之實例,以激發學生學習演算法與程式設計解決問題之興趣。
(四)教學單元目標之設定與學習活動之安排,應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輔導學生手腦 並用,兼顧認知、情意、技能及統合能力之均衡發展。
(五)教學過程中可適時輔以校外參訪等教學活動。
(六)教師應於每學期上課前確定學校可提供教學所需之軟、硬體設備,並確認其安全 性與合法性。
(七)對身心障礙或有其他特殊需求之學生,教師應協調學校或社福單位提供適切之科 技輔具。
(八)教學內容宜與其他學習領域進行橫向聯繫,促進協同教學之實施。
(九)教師宜持續關注大專院校科技領域相關科系、科技產業相關職業的發展現況,以 擷取科技新知與教學創意。
(十)教師使用教材及從事教育活動時,應具備性別平等意識,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避 免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並應鼓勵學生修習非傳統性別之學科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