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涯規劃
(一)課程發展
本課程之發展目標在於提供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對生涯規劃之學習經驗,基本概念與演練機會,增進自我了解、以期有助於未來之生涯評估與抉擇。課程發展之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針對未來的就業與進修發展提供基本概念的認識與實際演練之機會,最終以能建立個人之生涯行動學習檔案以供未來生涯規劃參考為鵠的。
(二)教材編選
1.生涯規劃主軸可分為:個人的了解與接納、生活與職業發展的探索、生涯抉擇與行動。各校可依實際需要,於適當學年/學期,彈性安排授課學分與內容。
2.生涯規劃有其連續性,因此,無論教學內容或材料選擇,皆可接續國民中學階段所進行的生涯檔案,進而深入探討學生就讀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期間生涯檔案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3.有關個人方面的生涯探索,係以個人的了解與接納為主軸:
(1)「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主題,除開宗明義探討生涯規劃與個人生涯發展的關係、強調終身學習理念、引發學生規劃生涯的動機外,重點在於探討個人發展過程中的生命故事/重要事件/學習過程,乃至於原生家庭/重要他人的價值觀在此種發展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
(2)「自我覺察與整合」的重點包含個人特質、生涯態度與信念的確認;及性別與生涯選擇多元發展等兩大面向。透過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心理測驗或評量,協助學生了解自我所擁有的各方面的特質,包括興趣、性向、能力、性格、價值觀、生涯信念、以及決策風格等等;其次,也探討性別與職業發展、性別平等概念的建立。
(3)「自我調節與態度培養」的內容主要在於介紹情緒管理的意涵與壓力調適,增進人際互動及溝通協調的素養為重點。逐漸培養學生的情緒自主或情緒調適與自我管理之能力。
4.有關生活與職業發展的探索,重點在生活調適與職業選擇:
(1)「生活挑戰與調適」主題在探討生涯發展危機與危機管理的概念,以期使學生能夠多面向去自我開發。任何人在生命歷程中皆可能會遭遇危機與挑戰,如何使危機化為轉機,在學習內容中將提供案例與分享,使學生了解如何面對生涯危機。
(2)「教育發展與職業選擇」主要內容包含介紹生涯進路與資訊網站,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習與未來升學與就業管道,使學生能對未來的發展具備較明確的方向與目標;讓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了解技專校院中相關學系組成之學程、乃至接續各學系、未來可能的學習領域,以及在科系或職業選擇上可能產生的衝突與迷思。
5.有關生涯抉擇與行動,目的在透過實際的行動連結個人與環境:
(1)「職業生活與社會需求」主旨在透過工作介紹了解職業的內涵、理解市場變動與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同時對職業生活與相關的工作倫理作深入的探討,並介紹求職技巧,以及職業轉換之要素分析,培養學生適應未來全球化之趨勢與職業生活型態。
本單元也探討職場上可能遭遇之性騷擾問題,以及性別平等法的內容概念。此外,對於勞工安全與衛生、跨國職場就業、創新與創業的概念與實踐,也會介紹概念與實例,以增進職場競爭力。
(2)「生涯評估與抉擇」主旨在評估並統整個人特質、生活角色、教育歷程、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等相關資訊,掌握生涯助力並化解可能的阻力或衝突,而將個人生涯評估結果逐步落實於未來生涯規劃中,運用決策技巧選擇適合自我
的生涯進路。
(3)「生涯行動與實踐」主旨在根據所定生涯目標,擬定具體可行之行動方案,並透過模擬演練生涯行動計劃的實踐過程,同時學習因應各種可能產生的問題,如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壓力調適或生涯轉型等。最後能建立一份個人專屬的生涯行動學習檔案,以供未來生涯行動之參考。
(三)教學實施
1.生涯規劃係實用性學科,在基本知識之外,更強調實用性,亦即能實際運用於個人/學生的生涯發展歷程中,因此宜透過生動活潑且與個人切身相關的活動,引發學生對生涯的關切,產生探索/規劃生涯的意願,進而加強自我探索、人際互動、培養適性的生涯態度,並發展出生涯行動計畫。
2.教學活動設計宜考慮:
(1)每單元主題均包含認知、情意與習作或相關活動演練。
(2)教學內容可配合當日或近日發生於校園、社會等重大新聞或生活事件,切入各單元主題,以引起動機、隨機教學,並使理論與實務兼顧。
(3)可安排實地參訪相關產業、機關學校,或參加活動、展覽等,與社會相結合。
(4)教學媒體可選取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影片或歌曲。其來源亦可徵求學生提供,更易引起共鳴。
(5)運用上課時間外的作業與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將課程、專業與生活相結合。
(6)得依課程需求,邀請學校教師協同教學。
(四)教學資源
1.教學資源涵蓋書籍、繪本、影片、教具、資訊軟體及網路資源等。
2.可結合校友、家長、職場人士、生涯典範人物及具實務經驗之教師等人力資源,建立合作機制。
(五)學習評量
進行生涯規劃活動,宜以「學習檔案/生涯檔案」觀點,協助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建立個人生涯檔案,對個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有統整的了解與認識,故教師可參酌檔案評量方式及原則,進行學生學習成果之評量,唯不宜採是非、選擇、填充等記憶性的成績評量方式。
1.個人作業部分—以各單元主題習作與生涯相關報告為主,並完成個人學習檔案及生涯計劃。
2.小組作業部分—以課外任務分配特別單元,並在課堂中進行小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