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學年度生活課程南區教學研討會活動紀錄
會議時間:110年03月26日9時30分至15時30分
會議地點:台南市崑山國民小學
主 席:吳璧純教授、王文玲校長
授課教師:郭麗芬老師、黃佩君老師
議課教師:劉綺老師
記 錄 者:吳逸羚老師
出席90人員:南區七縣市輔導團員,如簽到單
- 說課紀錄:由授課者郭麗芬、黃佩君兩位老師進行說課,內容包含教學說明、
教學設計(如教案)、教學過程和觀課重點等四方面說明,並提供教
案與觀課紀錄。此次觀課班級為201班27位學生,主題是「奇妙的
種子」,總節數15節、兩位老師已於公開課前進班授課3節,此次
公開課進度落在第4節。

觀課紀錄:授課者提醒觀課重點聚焦在形成性評量工具的開發與運用、強調依
觀課記錄單上的記錄提示協助觀看~學習脈絡(提問/引導語/學習任
務/學習歷程)與學生的學習表現(形成性評量促進學習的證據/學生
學習狀況/支持學生學習的發展)。

|

|
說明: 佩君老師針對前三節課進班教學的歷程分享,讓觀課者了解其進度與孩子的經驗
|
說明:麗芬老師強調依觀課記錄單上的記錄提示協助觀看~老師用了什麼提示語或任務引發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學生的學習是否發生了?
|

|

|
說明: 老師運用上一節課的形成性評量工具~「種子蒐集卡」作為這一節的學習任務延續。
|
說明:當小組的意見相佐時,老師適時介入,了解衝突點,協助學生繼續學習完成任務。
|

|

|
說明:老師的角色是引導者與協助者,當小組的學習卡關時,老師適時的出現,協助學生繼續學習完成任務。
|
說明:聽完小組的分享,各組討論提出對分享內容的疑問?
|

|

|
說明: 運用「餐墊討論法」,針對大家提出的疑惑,思考寫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
說明: 透過「餐墊討論法」,上台分享小組的書寫內容。
|
議課紀錄:
此次議課由嘉義縣劉綺老師,運用「後翼棄兵」設立四局,分別設在四桌,每位夥伴進行跑桌,根據提示把觀課所觀察到的現象、擔心、需求或想法書寫在便利貼,貼於海報上。
1.開局:興奮。你對今天的課程參與,哪個部分感到興奮?
2.疊兵:擔心。在形成性評量工具的發展過程,哪個部分令你擔憂?
3.中局:需求&意義連結。還需要了解或挖掘什麼,有助於我們了解孩子?
4.殘局:評估。評估今天的課程與工具的使用情形,如果你是授課者,你下一步會如
何延伸孩子的學習?

|

|
劉綺老師,運用「後翼棄兵」設立開局、疊兵、中局和殘局等四局進行議課活動
|

|

|
說明:對於目前流行的影集,資深團員一開始不知從何下筆,經過一番討論,似乎有了共識,應該從觀課記錄單中提取線索,解密鑰匙一開,便利貼內容一張又一張的湧現,很另類的議課,充滿前衛的挑戰。
|
|

|
說明:大家集思廣益後的議課內容,可以蒐集到觀課者對形成性評量工具的想法或觀課時的發現,可以提供大家多面向的看見。
|

|

|

|

|
說明:各組夥伴分享回饋
|
說明:各組夥伴分享回饋
|

|

|
說明:授課老師-佩君與麗芬老師對於夥伴的回饋給予回應
|
- 跨區課程經驗分享~108學年度總結性評量主題課程案例
講師: 苗栗縣團召集人許明峯校長、李秀枝老師
秀枝老師以主題「光影開麥拉」分享如何為孩子的美感教育奠基賞析的素養,從教學前的觀看:生活情境、學習需求、先備經驗、學習興趣兒童發展、差異化 (課程的開展);教學中的觀看:學習表現→哪裡卡關?形成了些什麼?(課程的脈絡→老師的鷹架、教學策略、學習表現)(形成性評量);教學後的觀看:學習表現→已經累積、堆疊了什麼?(下次課程開展的起點)(總結性評量) 。
由此可見,素養導向教學,一方面重視學生的學習歷程,另一方面也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從學生的「學習表現」來評量其學習的狀況或結果,透過一次次的表現、反思和調整,逐步深化累加,導向素養,是不斷學習遷移的歷程。
明峯校長則是從對課程的想法,提醒大家以孩子為學習的主體是要儘量做到從孩子的學習需求設計課程,孩子的學習需求不等於教師的教學需求,要從孩子的先備經驗(學習經驗、生活經驗)、生活情境 (面對什麼環境、要改善哪些問題)、教材分析 (關鍵重點為何?孩子要學這些重點的意義與目的為何?要增加、刪減哪些?)等面向考量再透過學習表現、學習內容的引導與釐清想法來設計課程。
相關要點如下:
- 縣市團務開放論壇之焦點討論(呂淑娟老師主持,其餘央團夥伴協助)
經過縣市調查團務運作遇到的困境,整理出焦點論壇的主題如下:
主題: (一)提升現場教師的專業
- 如何讓現場教師從活動的教學策略帶出素養?
- 如何讓現場教師進行一場生活課程的公開課?
(二)讓團員願意且投入團務
1. 如何帶領團員成為一名專業分享者?
2. 如何協助團員成為一名社群帶領者?
交流方式:以拼圖法方式進行對話分享,將縣市依序喊1-4後,分成四組,進
行焦點對話,回到縣市團各小組成員負責分享其他縣市團好的策
略,並進行學習收穫的轉化,成為回縣市團可採取的行動。
(三)回到各自的縣市分享所聽到的內容後,找出縣市想要針對的主軸進行行動策略或學習收穫的轉化。

研討會接近尾聲,我們的精神領袖~璧純老師對今天參與研討會各縣市團的夥伴讚許有加,感謝台南團夥伴提供的各項協助,還有各團認真觀議課及討論各項議題投入的態度與精神,是一次讓我們身心靈皆飽滿的饗宴。也針對今年5月28日年度研討會辦理模式做初步的預告。央團佳穎組長也對今天的研討會發表了一些感想:今天整天我們一起觀課與深入對話,經由課室的操作經驗提升對形成性評量的掌握和認知,每每的參與都更能貼近與理解孩子並協助他們的學習;運用拼圖討論法打開視野找出合宜的方法進行團務的工作,謝謝每一位夥伴的投入、分享和協助;享受著南部的陽光和溫暖、熱情洋溢的大家,猶如與棋手一起對弈有開局、疊兵、中局、殘局般意猶未盡,只能說開心且幸福~
今天研討會收穫滿滿,期待年度研討會各縣團皆有亮麗的主題分享,一起精進,一起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