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J4整體說明:
「不公平」是很多人常有的負面感受,然而,什麼是「公平」?是否有基本原則可供參酌?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平等、正義原則,在生活中覺察結構性或非結構性因素造成個人或群體面臨不公平的處境,進而採取行動避免其發生。校園中常見事例,如:如何處理掃地工作的分配、班級幹部的選舉、學校電梯及電腦的使用、獎賞的分配、爭取參加球隊/比賽/活動名額、違規行為的匡正、是否用公平的方式收集資訊或做決定等,皆可作為平等、正義原則的生活實踐。
二、人J4重要概念補充說明:
1.什麼是「平等原則」?
係指相同之事件應為相同之處理,不同之事件則應為不同之處理,除有合理正當之事由外,不得為差別待遇。例如:平等原則若體現在經濟平等的主張,對於社會中物質資源的分配,要確保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遭受到不必要的剝削;而機會平等的主張,就是讓所有社會成員都有相同機會去發展他們與生俱來的各種能力。
2.什麼是「正義原則」?
正義分為分配正義、匡正正義和程序正義三種。生活中,我們會碰到各種不同的問題,都應該秉持公平、正義的態度來處理,使當事者獲得應有的尊重,也能接受公正的判定。
(1)分配正義原則:分配某些事物時,應考慮需求、能力或應得與否做公平的分配。例如:每個人做同樣的工作是否得到同樣的報酬,或是貧富之間是否享受到同樣的健康資源。
(2)匡正正義原則:對於違反規則、法律或道德原則造成的錯誤或傷害,應公正處理,以達到修正、預防和嚇阻的目的。例如:國家藉由法律制度對於違法者加以制裁,或保障回復善良民眾的權益。
(3)程序正義原則:不僅做決定本身要公平,做決定的過程,也要公平。亦即在蒐集資訊及做決定時,應採取合理的步驟程序;如果沒有依照相關法律程序蒐集的證據,就不具法律效力。例如:召開會議須達法定人數,始能議決討論事項;又如:大法官釋字491號針對公務員考績的部分,要求作成處分應經機關內部組成立場公正之委員會決議,處分前應給予受處分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處分書應附記理由,並註明救濟方法、期間及受理機關等,設立相關制度予以保障。
─
*參考示例:
2012年世界人權日教材包「公平發聲筒-看見不一樣的需求」
1-3年級:https://cirn.moe.edu.tw/WebContent/index.aspx?sid=1126&mid=11329
4-6年級:https://cirn.moe.edu.tw/WebContent/index.aspx?sid=1126&mid=11334
7-9年級:https://cirn.moe.edu.tw/WebContent/index.aspx?sid=1126&mid=11335
*延伸參考:
1. 轉型正義:威權的血淚
https://twreporter.atavist.com/transitional-justice-movies
2. 修復式正義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G2P7mOOrJK4mlqcWZB2_Qos-28vDASr7/view
*參考影片:
什麼才是真正的公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0eoElx_78&t=1s)
CIRN網站提供「會員於本站進行註冊」,或採「教育雲帳號」登入。
1.本站註冊:若您忘記會員帳號或密碼,請使用下方「無法登入」按鈕重新認證。
2.教育雲帳號登入:因應個資法,若您忘記帳密,請直接向各所屬單位洽詢。
若登入過程有任何疑問,敬請來信告知以下資訊,俾利我們盡速協助您處理,感謝您~ *聯絡信箱:cirn.edu@gmail.com
*提供資訊:姓名/帳號(若已申請)/服務單位 /聯絡電話/e-mail
請您務必填寫正確的帳號及註冊的E-mail(*為必填)
請您務必填寫正確的註冊E-mail(*為必填)